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那些已獲新能源車資質的“鯰魚”們現狀如何了?上篇

時間:2018-05-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此前,發改委已經核準發放15張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這些能在“僧多粥少”背景下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的企業,被業界視作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鯰魚”,如今已經過去一年有余,這些“鯰魚”們現狀如何呢?

那些已獲新能源車資質的“鯰魚”們現狀如何了?上篇不到半年的時間,8家企業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在2017年上半年獲得發改委核準通過。進入2017年下半年之后,與諸多企業渴望獲得發改委資質的望眼欲穿截然相反的是,發改委方面對于審核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的工作“毫無進展”,直到如今,拿到發改委“準生證”的企業數目依然停留在“15家”。不過,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發改委將重啟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核的風聲終于傳來。

近日,國家發改委向有關部門印發《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的消息不脛而走,據悉,此規定將于2018年正式出臺。這也被看做是發改委將重新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的信號。據了解,重新修訂后的汽車產業投資政策對于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的審核更加嚴苛,從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對于純電動汽車投資,從項目投資人、投資所在地、產品研發能力、生產規模等方面提出了細節性的監管,這意味著,未來純電動汽車項目投資的審批難度將會加大,企業要獲得生產資質更是難上加難。(相關閱讀: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即將出臺純電動汽車投資門檻加高)

生產資質大門重新打開,卻也提高了準入門檻,那些已經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的企業是否就可以暗自慶幸提前入局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審批規則相對寬松,審批速度過快,入局的玩家能力參差不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甚至直言批評:“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也正是在一片質疑聲中,發改委暫停了新能源生產牌照的發放。

如今,汽車產業投資政策不僅對未進入者提高門檻,也對已經獲得資質的企業同樣提高了要求。《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要求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應該滿足四個條件:一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樁車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新能源汽車僵尸企業和僵尸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四是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這四項條件的提出,對地方政府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要求,由此看,即便是已經拿到入場券的入局者,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也有可能面臨著被清退的危險。

此前,發改委已經核準發放15張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這些能在“僧多粥少”背景下獲得發改委生產資質的企業,被業界視作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鯰魚”,如今已經過去一年有余,這些“鯰魚”們現狀如何呢?

七家車企已經獲得“雙資質”

按照由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在2015年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要求,新建車企要想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首先得獲得發改委對該項目的審批核準,在發改委審批之后,獲批企業還要通過工信部《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的考核,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完成這一步即是正式獲得了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目前來看,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雙準入的新建車企項目有七家即:北汽新能源、云度汽車、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以及已經進入工信部擬新增企業目錄的合眾新能源。

1、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2014年3月,北汽集團將新能源業務單獨從北汽集團中獨立出來,“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家股份制新能源汽車公司。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籌劃獨立上市,據蓋世汽車報道,4月27日晚,SST前鋒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審核通過。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上市已為時不遠,有消息稱其將于今年三季度上市。(詳情請閱:SST前鋒重組方案獲批北汽新能源將成國內新能源整車第一股)

作為第一家獲得生產資質的車企,擁有北汽集團的強大背書,目前北汽新能源已擁有BJEV/ARCFOX兩大產品品牌,EC/EV/EX/EU/ES/EH六大系列數十款產品。根據北汽新能源公布的數據,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達到103199輛,同比增長98%,超越特斯拉成為2017年純電動車全球銷量第一。在此基礎上,北汽新能源將2018年目標銷量定在15萬輛,根據官方數據,今年1-4月,北汽新能源售出18477輛車,同比增長117.5%。

隨著北汽新能源獨立上市在即,北汽集團在內部調整中為其投入了巨大資源。有媒體報道,北汽集團撤銷威旺事業部已經落地,部分資產并入北汽昌河,另一部分資產并入北汽新能源,其中威旺黃驊生產基地以及新能源業務并入北汽新能源。因此,北汽新能源除發改委批復通過的北京采育、青島萊西基地之外,還擁有河北黃驊基地。另外,北汽新能源位于常州武進的高端產業基地也已經于今年3月正式全面啟用。

2、云度汽車

作為造車新勢力,云度新能源反而容易被忽略,原因之一就是其獨特的混合所有制背景,加之其團隊大多數人來自傳統車企,因此云度汽車是擁有濃厚傳統車企血液的造車新勢力。說其“新”,在于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4日,只用了一年時間,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就于2017年1月獲得發改委的批復,并且在同一年6月就獲得了工信部的生產資質,發展速度十分迅猛。

當其他造車新勢力還在排隊申領生產資質的時候,云度汽車已經陸續上市了兩款車型,分別是π1和π3。π1是云度新能源汽車的首款純電動SUV,于2017年10月上市,等速最大續航里程可達330km;π3于今年3月28日上市,等速工況下續航里程更可達350km,并配合業內首創三年50%回購政策。除此之外,云度汽車第三款車型π7已經在2018北京車展期間全球首發,云度π7誕生于云度汽車全新純電動平臺,是云度正向開發而成的一款旗艦產品,其最大續航里程超過550km,NEDC綜合續航里程超過400km,據悉該款車型將于2019年正式投放市場。

隨著車型陸續投放市場,云度在渠道方面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據了解,截止到目前,云度汽車已布局了全國50個重要城市(地級市,直轄市等),擁有70多家經銷商門店,據悉到2018年年底將會完成100家經銷商門店的建設。與此同時,云度新能源落實“千村百鎮計劃”,以打開基層消費市場。

而在市場表現方面,云度也交出了成績單:首款產品π1自去年10月上市后,僅用3個月銷量達到2463輛,2018年4月銷量報告中云度π1售出217輛,年度累計銷售1050輛;云度π3在3月上市直至4月也售出350輛。

3、江鈴新能源

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江鈴集團為適應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投資建立的全新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15日,時隔不到兩月,公司第一輛純電動乘用車E100下線。次年2月,E200車型上市,E200S項目成立。2016年4月,E160以及E300項目成立,同月,三電系統實驗室中心正式揭牌。2016年12月26日,發改委批復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并且在2017年9月30日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

在今年4月13日工信部公布的申報第30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江鈴集團新能源首款易至牌產品入選,作為江鈴新能源的全新品牌,“易至”采用了全新“e”字形LOGO,目前該品牌旗下首款新車E400已經于4月的南昌車展正式上市,該車定位為小型純電動SUV,最大續航可達380km。根據規劃,江鈴新能源在2018年還將推出另外8款車型,分別為E200N、E200L、E200EL、E160P、E160L、E500、E300和E180,其中主要是A00級微型車和A0級小型車。另外,江鈴官方還表示未來每年將推出兩款新能源車型,同時還將在2020年實現國內電動車市場份額超過10%,從而達到10萬的銷量目標。

為了加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江鈴新能源投資24.46億元用于其昆明基地的建設,目前,昆明基地已經于今年4月11日正式奠基開工。據了解,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昆明基地項目坐落于昆明市滇中新區嵩明縣楊林經濟開發區汽車產業園,占地約8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產能5萬臺新能源汽車,投資12.46億元,主要建設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及零部件配套等設施,計劃2018年底總裝車間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將正式投產。項目一期將生產E200、E200S、E160、E400四款車型,預計年產值50億元。

4、蘭州知豆

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年產4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在2017年3月1日獲得發改委核準批復,并于2017年11月正式獲得工信部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且在最新的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2018年第5批),蘭州知豆有6款新車產品入圍。

自2015年5月正式更名為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蘭州知豆已經實現了傳統汽車生產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的平穩過渡。據了解其蘭州生產基地,目前的月產量為4000臺左右,全年產能為40000臺,據統計,自2015年第一臺知豆汽車在蘭州下線至2017年年底,累計實現產量54366臺,產值達44.16億元。其中,知豆2017年累計銷售42484輛,占國產新能源汽車6.8%的市場份額,純電動乘用車10.8%的市場份額,排在了比亞迪、北汽之后,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三。

蘭州知豆主要生產微型純電動乘用車,以小巧可愛的造型及質優價廉獲得消費者青睞,截至目前,知豆汽車共推出知豆D1、知豆D2(含D2S)和知豆D3三個系列車型。根據規劃,知豆將在2018年推出D3的升級版車型——D3S;全新的知豆D4也將于2018年正式推出。為了更好的擴大其產品陣營,知豆汽車將于2019年推出主打高端市場的Z系列平臺車型,并將于2020年推出主打入門級別的A系列平臺車型,其中,Z系列平臺車型將會搭載自動駕駛技術。

5、長江汽車

2016年5月17日,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獲得發改委批復,根據核準信息,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投資總額為80090萬元,長江汽車也因此成為繼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家獲得發改委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長江汽車的前身是1954年就成立的“長江客車有限公司”,在2013年,香港五龍集團以注資51億元重組杭州長江客車有限公司,并將其更名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雖然長江汽車目前以生產客車為主,不過在戰略層面上長江汽車以商乘并舉兩條腿走路,目前其擁有乘用車平臺架構SEPA。事實上,早在2016年4月17日,長江汽車就正式發布了其全新品牌“長江EV”,同時其首款純電動SUV——逸酷(eCOOL)正式下線。官方信息顯示,逸酷擁有兩座版(3180*1620*1560mm)和五座版(3620*1620*1560mm)兩種車型,6種車身顏色可選,全系標配10.4英寸電容觸摸屏智能終端,而根據工信部最新申報信息,長江汽車純電動新車搭載了峰值功率為60千瓦的驅動電機,匹配由北京普萊德提供的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

作為國內第5家獲得發改委、工信部雙準入的新能源整車企業,目前長江汽車有兩款車型已經進入工信部2018年第5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除此之外,長江汽車還在繼續擴大乘用車產品線,2018北京車展期間,長江汽車發布三款新車,以瞄準乘用車市場。其中純電動中級轎車專為追求汽車新生活的年輕群體打造,續航能力為560km,擁有先進的網聯化、電動化、智能化、功能化的設計理念。純電動中級SUV針對85后新一代中產消費群體打造,擁有超大空間和500km續航能力,滿足家庭中短途出行需求。C級概念車基于“移動的第三空間”概念打造,結合未來5G網絡與挑戰1000km的超長續航力。

6、前途汽車

2016年10月10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項目建設地點為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蘇州科技城,項目總投資201815萬元。

前途汽車新建乘用車項目在今年4月正式獲得工信部的批復,因此成為第六家獲得雙資質的車企,目前其首款車型前途K50已經進入工信部第308批新車公示,預計距離其上市時間已經不遠,而有媒體爆料稱,前途K50很有可能將于今年的6月中下旬正式上市,屆時,中國消費者等了四年的國產跑車終于可以馳騁在道路上。

從2014年長城華冠發布前途概念車起,今年已經是前途汽車五年內第三次參加北京車展。經過多個版本的迭代,終于迎來了K50的量產版,根據工信部數據,前途汽車K50量產版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634mm、2069mm、1253mm,軸距達到2650mm;內飾方面搭載15.6寸中控大屏和懸浮式液晶儀表盤;外觀上十分動感炫酷,全車身碳纖維覆蓋,以獲得更快的加速度。在動力方面,前途汽車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380km,最高時速200km/h,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4.6秒。至于其最終價格以及消費者是否愿意掏錢買單,還有待其上市后的表現。

前途汽車相對其他造車勢力十分低調,產品節奏也相對緩慢,不過要打造一款性能優越且質價比高的純電動跑車想必不會太快,因此也能理解。不過在2018北京車展上,前途汽車的產品陣容已經壯大起來,來自三大平臺車型前途K50、前途K20Concept和前途Concept1齊齊亮相。由于前途K20和前途Concept1目前都還處于概念車階段,可以預見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前途K50將作為前途汽車的主打車型來爭奪市場。

7、合眾新能源

浙江合眾新能源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項目已經于本月17日進入工信部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清單一欄中,這就意味著合眾新能源即將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

合眾新能源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于2017年4月通過發改委核準,此后一年的時間里,表現得極其低調,沒有過多的頭版頭條,但獲得審批之后即保持著互聯網造車慣有的速度。據了解,合眾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桐鄉智慧工廠日前已經全面竣工,一期規劃產能為8萬臺/年,旗下車型有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哪吒汽車”,并將在三季度批量生產并投入市場。在2018北京國際車展現場,合眾新能源副總裁兼營銷公司總裁黃招根介紹,合眾新能源第一款車較同級別車型來說尺寸和空間相對要大,具備智能座艙,領先同級別車型;在續航里程方面,超過300km;此外黃招根表示,合眾新能源在營銷和服務體系上也會進行創新,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體驗為導向的營銷體系。

盡管留給合眾的窗口期已經不長,但任何一輛汽車的生產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質量認證,需要接受各種測試檢驗,合眾新能源總裁張勇介紹,目前合眾新能源的路試車輛有百余輛規模,但在上市前,要將規模擴充至三倍,將在三個月時間內達到300多輛車驗證各種路況,總測試里程要達到千萬公里量級。“爭取能夠在正式的SOP上市之前,把所有的問題暴露出來,整改到位,讓合眾新能源在市場上能夠不出問題,少出問題。”而在哪吒正式上市之后,將挑起沖擊20萬元以下級別主流市場的擔子,屆時,哪吒能否掀起行業巨浪,我們拭目以待。

蓋世汽車小結:以上介紹了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七家新能源車企,獲得“雙資質”并不意味走向終點,而是邁出了走向市場競爭的第一步。在剩下的8家企業中,哪家將是下一家獲得工信部生產資質的企業還有待觀察,不過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競爭將非常激烈,不僅要與自主品牌展開競爭,還要面對合資或外資品牌蠶食市場的挑戰,這些即將或者已經進入市場的“鯰魚”到底又有多少競爭力呢?且待市場檢驗。

本篇文章介紹了7家獲得“雙資質”的新能源車企,還剩下8家未取得工信部資質的企業,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8家企業還會保持“不動聲色”嗎?目前它們走到了哪一步?又有哪些企業面臨被清退的風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