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淺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時間:2018-05-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其實,早在“八五”時期,國家和企業就開始有電動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的啟動和布局。從“八五”到“十五”,都在做產業研發布局,但量產的幾乎為0。

淺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2018年5月11日,“2018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大會”在鄭州登封盛大開幕,大會圍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2.0時代”主題,來自政府單位、科研院所、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新能源汽車運營商、出行公司、新能源汽車終端用戶等數百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等700精英匯聚一堂,暢談新能源汽車2.0時代生態構建和發展之路。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

在11日上午的生態大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受邀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演講!

王成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不算太晚,主要把它劃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研發布局時期、產業準備時期、示范推廣時期、規模化應用時期。

王成表示,政策支持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其中,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五類,即激勵型、約束型、保障型、規范型和引導型,既有國家宏觀產業經濟政策也有地方方面的政策。

與此同時,王成還表示,新能源汽車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機遇方面,王成主要從發展空間擴張、技術變革、產業發展模式變革、下游市場的需求轉換等進行探討。

挑戰方面,王成表示,新能源汽車面臨以下挑戰:挑戰一,新能源汽車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挑戰二,面臨更復雜的產業間融合、社會系統協調挑戰;挑戰三,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挑戰;挑戰四:產業自身痛點問題需逐步解決,如充電問題、價值創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市場割裂等問題。

以下是王成演講發言稿:

非常感謝主辦方電動汽車資源網的邀請,能有這個機會與在座各位領導嘉賓和代表們一起分享中汽中心就新能源發展機遇挑戰方面的一些想法,有一些不成熟地方也謹供各位參考。

我今天主要以這三個方面來跟大家做一些匯報和介紹。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劃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研發布局時期、產業準備時期、示范推廣時期、規模化應用時期。

其實,早在“八五”時期,國家和企業就開始有電動汽車和關鍵零部件的啟動和布局。從“八五”到“十五”,都在做產業研發布局,但量產的幾乎為0。

“十一五”期間,借助奧運會與世博會召開契機,首次開展規模示范應用,并推出開展“十城千輛”等示范推廣活動,

“十二五”期間,有小規模示范、產業化推動到產業化推廣,由四個部委到多個部委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組織實施。同時,在這期間政策法規標準在逐步完善,企業熱情也在逐步提高。

從政策整體角度來講,橫向層面已經形成良性發展局面和完整產業鏈體系,包括政策完善性、基礎設施良好支撐、產業鏈全面覆蓋、資本大規模進入、產業板塊擴張以及示范應用、企業參與程度等等,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形成了橫向層面的整體體系。

縱向層面,應該說由于政策大力支持,政府和資本、市場形成了很好的合力,共同在推動產業整體的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政策環境

政策支持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其中,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五類,即激勵型、約束型、保障型、規范型和引導型,既有國家宏觀產業經濟政策也有地方方面的政策。

宏觀政策方面,從2010年開始,國家層面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從整體指導性和方向性上給我們做了一個定位。

從激勵型和約束型政策來講,我們認為應該說是一個交替配合、互有側重的局面,激勵和約束并舉,來促進新能源汽車向今后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激勵型政策慢慢弱化,約束型政策慢慢在加強并起到主導作用。

保障類里面,充電基礎設施以及標準體系是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很好的環境和技術方面的一些保障。2015年以來國家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包括建設比例、發展目標、用電價格優惠、充電設施建設獎勵、電網改造等,充電設施頂層設計逐漸完善。

同時,標準也是規范技術開發、產品生產、推廣應用、政府管理等行為的基礎,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行業發展需求;

我們現在的標準應該在國際上,從數量來講是最多的,從標準制定上的主導權來講也是逐步在加強,前一段時間,我們充電標準中方作為牽頭機構,在執行國際標準,體現和反映出我們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國際上的一些地位。

規范類政策來講,應該說規范和管理是新能源汽車生產使用環節,保障公民整個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健康發展。這塊是我們行業主關部門在為主推動這些方面政策不斷完善和新的政策在制定。

在引導類政策來講,是對我們今后一段時期這種新能源汽車為主導的政策技術產業發展定位和一些宏觀指引,包括像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等等,同時在引導類政策,也為下一步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了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同時,在新的技術發展未來趨勢與電動化基礎上,結合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新的技術趨勢,做了一個明確的定位。

作為地方來講,地方的政策是對國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策從行業監管、技術設施建設、財稅政策以及推廣應用政策,都是對國家政策的一個具體實施的補充。

同時,股比開放也受到大眾關注,外商投資指導目錄的管理有所變化。中國汽車從2004年汽車產業政策開始,汽車作為一個鼓勵類政策,目前已經由鼓勵類向限制類在過渡,特別是負面清單的思維到負面清單制度在過渡。外商投資目錄是1995年發布第一版,2007年之前汽車都是作為鼓勵類的產品來做制定。在2011年也就是第五次修訂之后,汽車已經不再是鼓勵類的,特別是最近這幾年目錄更新速度頻次在逐步加快。

2018年博鰲論壇,習主席明確提出汽車加快股比改革力度之后,17號發改委也是有一個答記者問,通過制定新的外商負面清單,使對外的開放力度和措施應該是會很快的落地。第一步,2018年6月前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開展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工作。這將是首次放寬汽車行業外資限制,在自貿區范圍內;第二步,依據國家倡導的將自貿區的成熟經驗向全國推廣的做法,將會在全國范圍內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第三步,將全面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

三、機遇與挑戰。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總結。先跟大家聊一下機遇。

(一)機遇,我們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作為汽車或者是新能源汽車來講,發展的空間擴展有非常大的余量。

1、我們即使不考慮純電產業轉型來講,汽車本身現在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現在各國汽車保有量以及我國的千人保有量、人均GDP上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人均保有量現在是比先進國家差距比較大。我們有龐大的人員紅利,大家都有開車的想法、用車的需求,這種剛性需求會帶動我們整體汽車產業的發展。

2、新增產業鏈環節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原來傳統汽車就是發動機、變速箱等等傳統的機構,在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基礎下,現階段隨著電動汽車發展,傳統汽車+電動化的變革,以及在未來智能化的變革,在整體產業鏈延伸、縱向和橫向延伸空間還是非常的大。

3、產業融合發展會帶來新增的發展空間。由于能源環境、擁堵安全等制約因素,對于傳統汽車發展限制,推動了整體產業的轉型,隨著科技革命,比如說人工互聯、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推動了整個產業的升級。在雙輪驅動下應該是促成以汽車產業、能源行業、通訊、信息、交通、互聯網等等深度的產業融合,會促成全新的一個生態鏈重構。在接下來這種生態鏈重構大的背景下,整體產業發展空間還是非常的高。

第二,技術變革上,也有非常大的機遇。

本身汽車產業自身還有相關產業,包括周邊環境技術革命會給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的沖擊。同時也孕育著很多的發展機會。在新的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幾個新的技術整合下,相互推動、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會帶來新的發展。我們今后的汽車可能不單單是一個交通運輸工具,更多承載移動智能終端作用,它的集成化會越來越高。

第三,產業發展模式上會有非常大的變革。汽車產業傳統是以我們生產銷售,也就是生產4S店為核心發展模式,現階段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新舊模式也在進行一種交替,同時帶來這種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們很多傳統汽車企業紛紛假如了移動出行,和移動出行也是建立了聯合合作關系,也有部分車企自己在投入移動出行服務,這里也舉了一些例子。

第四,下游市場需求也有很大轉換。終端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不斷提升,和五六年前相比,同時更加健康市場氛圍也正在逐漸形成。隨著消費對GDP的貢獻占比增加,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電商、冷鏈、快遞、配送等與消費相關的社會物流需求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為電動物流車增長提供了市場基礎。

在機遇方面,從展現形式上來看:

1、強弱轉換,超級挑戰存在機會。原來第二梯隊整車企業、非整車企業、小企業,有可能對行業龍頭企業起到一個地位的挑戰作用。從這兩年數據也可以看到,排到前三位的銷量企業不是傳統的老牌企業,這些企業發展比我們傳統大的車企發展更快,進步也更為明顯。

2、汽車產業薄弱地區和環節也有可能改寫整個汽車產業板塊。這個數據是來源于一個報告,通過四個維度的分析,評價體系,新能源推廣、政府支持力度、產業基礎、經濟等方面進行篩選,可以看到深圳排在第一位,這也是一個非老牌汽車生產地域,所以說原來汽車工業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地方,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可能重塑地域地區間格局。

從無到有,全新切入汽車產業的機會。一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互聯網、房地產、傳統工業等非汽車圈企業、初創企業帶來了機會,創造切入汽車產業的機遇。二是原來汽車產業空白地區能夠進入到汽車整體產業。三是社會資本的介入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來分享產業變革和發展紅利。

(二)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挑戰。

挑戰一,目前,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地方比較少。因為從傳統汽車角度來講,發達國家發展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作為我們來講,從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已經占了世界半壁江山,沒有一個很好的經驗,國際上的經驗,在政策、環境、技術、發展路徑上探索,沒有可循的經驗,我們可能是自己在摸索、在發展,包括像其他歐美國家,也有部分國家向我們進行了學習。

挑戰二:面臨更加復雜產業間融合和社會系統挑戰。

具體來講,新能源汽車深入發展必將和產業進行深度融合,由此帶來一個復雜的協調問題,需要我們大家來進行解決。特別是以新能源汽車為基礎進入智能駕駛之后,或者是高級智能駕駛之后,還將面臨更深層次法律、法規、倫理方面的一些挑戰。

挑戰三,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挑戰。

新能源汽車技術、產品迭代周期明顯快于傳統燃油汽車,且呈現加速態勢。在此背景下,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先行者未必能勝出,先驅變先烈的風險始終存在。技術和產品快速迭代也會造成消費者對未來產品性能和價格的期待,降低對當期產品的觀望,如何應對是產業需應對的挑戰。

挑戰四,產業自身痛點問題需解決。

一是,充電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充電基礎設施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仍然屬于產業發展痛點之一。公共充電樁布局缺乏規劃、標準不統一,導致互聯互通水平差、充電樁利用率低等問題仍需逐步解決。二是,產品如何做到真正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乃至開發出真正的“革命性”產品。三是,在動力電池回收方面,未來兩到三年內,一定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現在應該做好準備。如何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地位相匹配的生產組織關系,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新的,新的生產組織關系、生產方式怎么去進行一個建立,也非常的重要。產業格局割裂,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變化,現在還有一些這方面的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