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9日舉行的2018深圳國際機器人和智能系統院士論壇上,記者從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處獲悉,2017年深圳機器人產業產值首次超過千億元,達到1035億元,正式成為深圳市的戰略新興產業。
在論壇上,畢亞雷受托發布了2017年度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他在發布白皮書之前表示,在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存在一個門檻,產值幾百億的是未來產業,超過千億才能算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而昨天的白皮書發布就是圍繞這個話題展開的。
白皮書顯示,2017年,深圳市機器人企業數量已從2016年的469家增至594家;2017年產值達1035億元,工業增加值達362億元。從各區發展與布局來看:寶安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增速名列第一;龍華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的機器人產業擴大布局,所占比例大幅提升。
其中,深圳工業機器人產值約為755.56億元,工業增加值為275.12億元;工業機器人企業主要聚集在寶安區,龍華區增速最快;從產值來看,南山區所占比例仍較高。
服務機器人產業產值約為279.44億元,工業增加值為86.88億元。從區域分布來看,不論是企業數量還是產業產值,南山區均占據較高比例,其中企業數量達到了全市服務機器人企業數的36.84%。
白皮書認為,相比前兩年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去年機器人行業已有龍頭企業崛起,工業機器人行業已開啟規模化效應,服務機器人則進入快速發展期。具體而言,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控制器、伺服驅動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企業嶄露頭角,彌補了行業空白,其中尤其是控制器、伺服電機發展迅速,但減速器規模化尚需時日,已涌現雷賽智能、固高科技等優秀企業。“本體+系統集成”形成目前的“最優解”,應用于3C和物流等主導產業,代表企業有雷柏科技、泰達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在部分細分領域異軍突起,如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無人機、家庭機器人等,以優必選、勇藝達等為代表。
在院士論壇上,新松機器人的掌舵人曲道奎博士還揭秘了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背后的故事,“成了錦上添花,敗了萬劫不復”的言語,讓記者也感受到了曲博士當時背負的壓力。
曲道奎表示,“這次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我們24臺機器人與24個演員來互動,聲光電配合,加上總體的16套舞蹈動作,既有多傳感的融合技術,又有人工智能在里面進行整體的控制和協調,所以這次實現了機器人在國際大的舞臺上跟人同臺競技或者叫人機協作的突破。”
曲道奎認為,這次的表演,存在著四大難度,分別是技術難度、環境難度、不可預知難度和政治難度。此前曾有不少文章分享過技術難度和環境難度,但是曲博士認為,不可預知難度才是最大的難度,他說,“在‘北京八分鐘’正式表演前,在韓國沒有一次完整的彩排,實際上韓方也沒有給那么長的時間短允許中方做一次完整彩排,只有每一段的分開彩排。
另外,表演當天的風速難以預測,機器人輪子的摩擦也會出現偏差,還會臨時改變通訊頻段,因此不可預知的難度非常大。此外,‘北京八分鐘’前的一個節目是噴火,結束后地上會留下很多油,人走在有油的路上都容易滑倒,何況是機器人呢?所以他們的節目一結束,工作人員就拿著布去蹭油,能蹭多少算多少,要不然很麻煩,同時這也導致機器人從上去到啟動的時間只有90秒。”曲博士一直感嘆,實在太難了。
曲道奎認為,此次冬奧會上機器人的成功,表明中國高科技在技術和質量上都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中國的制造能力和質控管理體系上也是一個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