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騰訊在汽車領域連出大招,不僅重金投資了威馬汽車、蔚來汽車,還聯合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四維圖新等發布了騰訊車聯“AIincar生態系統”。同時,知情人士稱,騰訊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并已研發出自動駕駛原型車。報道中指出,騰訊打算利用自身在地圖和人工智能上的技術儲備,參與到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中來。
這些跡象一齊表明,騰訊將與百度、阿里巴巴在汽車領域展開正面競爭,共同爭奪智能汽車這一新的物聯網入口。
全產業鏈的投資
騰訊對汽車領域的布局實際早已開始,總結來看,騰訊很注重對汽車全產業鏈的投資。
無人駕駛、共享出行
在進軍汽車出行領域的過程中,滴滴是騰訊最早投資的公司之一。
2013年4月,騰訊就給滴滴注入了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并在隨后的2014年1月、2014年12月、2015年7月、2016年6月“持之以恒”地參與了滴滴的B輪、C輪、D輪、以及F輪等多輪融資。
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獨角獸的滴滴出行正加緊對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的布局。
此次騰訊領投的蔚來汽車也專注于無人駕駛技術,已獲得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牌照,今年3月初以257公里的時速創造了無人駕駛車的最快紀錄;“蔚來ES8”汽車將于今年12月16日正式上市發布,明年上半年開始交付。
整車制造與服務
2015年,騰訊曾與富士康、和諧汽車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了和諧富騰合資公司,這是一家共同投資新能源及或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的投資平臺。
2016年3月1日騰訊、富士康共同投資的FutureMobility在香港注冊成立。今年1月,FutureMobility計劃投資116億元,在南京建設高端智能電動車生產工廠,并準備在2020年前發布自動駕駛電動汽車。
在汽車服務領域,騰訊也是廣撒網,不僅投資了易車這樣的汽車電商,優信拍、人人車等二手車公司,還有修車易、寬途汽車、億車科技等汽車后市場(維修保養等領域)公司。
今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曝光的文件顯示,騰訊通過旗下的黃河投資以17.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票,持股比例達到5%,一舉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要投就投龍頭,特斯拉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未來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更是不可估量。
與特斯拉相似,上周騰訊投資的威馬汽車同樣專注于電動汽車的制造。“低調務實”是業界對威馬的評價,創始人為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沈暉,他曾主導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近日,威馬公布了旗下首款量產車的預告圖,這款定價20萬元區間的純電動SUV車型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有望于2018年量產下線。
汽車智能操作系統
除了無人駕駛技術、整車制造等領域,騰訊當前又開始進軍汽車智能操作系統。
在上周召開的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與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四維圖新等共同成立了“位置+聯合開放實驗室”,集成騰訊在AI、安全、內容方面的優勢,發布了騰訊車聯“AIincar生態系統”。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東風柳汽和騰訊車聯已達成戰略合作,成為AIinCar生態系統首批合作車企。
騰訊公司副總裁鐘翔平在現場表示:
騰訊車聯致力于為合作伙伴提供前沿的汽車智聯網服務,共同構建AIinCar生態平臺,形成整體服務賦能的開放體系,成為合作伙伴智慧車聯的重要技術與服務支撐,同時為車主帶來智能化駕駛體驗,享受駕駛樂趣,助力汽車行業邁入汽車智聯網時代。
能否“后發制人”?
近年來,互聯網和汽車兩大行業正在緊緊抱在一起,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不僅自己涉足汽車業務,還和不少汽車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互聯網巨頭為何如此注重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咨詢公司邁哲華(上海)合伙人郭凱近日對第一財經表示:“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它們要爭奪入口,汽車是很重要的入口,當自動駕駛實現以后,汽車會變成一個生活空間,可以在里面工作、上網。”
而汽車智能操作系統無疑是互聯網公司“把持”入口最重要的平臺。騰訊雖然布局汽車領域已早,但汽車智能操作系統的推出比百度、阿里巴巴又慢了一拍。
早在去年,阿里巴巴就推出了斑馬智行汽車操作系統,今年10月,阿里宣布開源AliOS,斑馬智行系統進入2.0時代。同時,阿里與長安汽車、神龍汽車,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等廠商達成合作,其中,長安宣布與阿里在智能車聯網平臺、車聯網服務以及企業社交領域三大方面展開戰略合作,為用戶提供車聯網服務。
今年7月,百度也推出了DuerOS智能車聯解決方案,10月,百度與北汽集團在雙方宣布在自動駕駛、車聯網、云服務等領域達成集團層面進行合作,百度的Apollo將DuerOS、車輛信息安全、圖像識別等產品和技術與北汽的車載系統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一站式車聯網產品。
此前,在支付、音樂等領域,騰訊入局雖晚,但成功實現了“后發制人”。如今,在智能汽車“入口”爭奪戰中,騰訊還能“后來居上”嗎,仍需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