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換人”熱度持續上升 我國制造業邁向智能制造

時間:2017-1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上下料、打磨拋光、檢測、組裝……這款由天機機器人研發的六軸工業機器人TR8不僅懂得耍十八般武藝,而且可以一敵八,即一臺TR8可替代8個產業工人。

上下料、打磨拋光、檢測、組裝……這款由天機機器人研發的六軸工業機器人TR8不僅懂得耍十八般武藝,而且可以一敵八,即一臺TR8可替代8個產業工人。值得關注的是,天機機器人是手機結構部件生產商長盈精密和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安川電機的“結晶”。

東莞天機機器人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裝配六軸工業機器人TR8。南方日報記者孫俊杰攝

從長盈精密和安川電機的聯姻可瞥見“東莞智造”未來發展的路徑之一。隨著近幾年“機器換人”的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到了十字路口上,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選擇轉型到“智能制造”,一大批企業依靠轉型重煥生機。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智能制造聚焦的生產領域,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轉型過程,是從研發、生產、產品、渠道、銷售、客戶管理等一整條生態鏈的劇變。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重新定義、設計自己的研發、生產工藝和供應鏈系統,實現生產效益、資源利用雙提升。但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制造,要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的作用,政府支持,推動東莞制造實現“彎道超車”。

1、“機器換人”熱度持續上升

位于東城溫塘工業區的勁勝智能在打磨車間投入了50臺機器人,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產品品質基本達到華為等品牌手機生產商的標準;在距離勁勝智能僅有幾公里的大忠電子,在經過自動化改造后,工人的平均產能從以前的幾萬件/月提升至如今的十幾萬件/月;同是為華為提供手機配套服務的五株科技,先后投入了3.5億元用于機器換人,使企業的產值提高了30%……

上面的數據還在不斷地刷新中,這些企業也僅是東莞新一輪技術改造的縮影。2014年以來,東莞率先推出“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東莞制造2025”“融資租賃”等系列技改政策,緩解“用工難、用工貴”難題,全力支持東莞企業提升技術和產業水平。

三年攻堅,東莞“機器換人”成效顯著,不僅越來越多的莞企借此實現了轉型升級,還拉動了整個城市的工業投資。據東莞市經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31日,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2698個,總投資約386億元,新增設備儀器76315臺(套),其中莞產設備占17.5%。三年內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50.91%,項目完成后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5倍,相對可減少用工近20萬人,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9.43%。

在傳統人口紅利不斷減弱的情況下,機器人背后所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品質穩定,不僅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立足于行業前沿的重要抓手,而且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這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踴躍“試水”自動化改造。

牽一發而動全身,“機器換人”的強烈需求觸發了機器人及其零部件的銷量迸發式地增長。記者從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了解到,一些莞企想采購國外的品牌,卻已經出現斷貨的現象。“其火熱的程度可見一斑!”協會會長蔣仕龍說道:“這意味著‘機器換人’的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地釋放。”

拓斯達是一家專注于機械手生產的智能裝備企業。在工業機器人席卷而至的浪潮中,企業抓住“智能制造”的風口,不僅成功從新三板逆襲至主板,而且規模和效益翻番,產品線進一步衍生和發展。僅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90%,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899萬元,同比增長187%。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29萬臺,同比增長14%。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9萬臺,同比增長31%。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2%左右;今年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或在33萬臺左右。

2、標準化機器設備難以滿足生產型企業需求

記者在位于松山湖的長盈精密的生產車間,已經看不到人頭攢動的工人生產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形態各異的機械手、機床、AGV小車在不停地運作。長盈精密車間里的機器設備在不停閃爍著綠燈,為數不多的操作人員通過顯示屏給機器下命令完成各項生產作業,這透露出企業已經逐漸邁向“東莞智造”的全新時代氣息。

企業董事會秘書徐正光介紹,平均每個機器人可取代3至4名作業人員。據記者了解,到2017年底,長盈精密將有2800個機器人上崗作業,其中2000個機器人是ABB、發那科等機器人龍頭企業的產品,還有800個則產自于長盈精密和安川電子的“親生子”天機機器人。

除滿足長盈精密的需求外,天機機器人也對外銷售。天機機器人副總經理莫卓亞提到,天機機器人目前每月產能為120臺,有70臺自用,50臺外銷。到2020年,天機機器人的產能將達到年產萬臺的規模。

值得關注的是,為保證TR8的質量,天機機器人共享安川電機在全球的供應鏈系統,小到螺絲釘,大到核心零部件,均是引進專業、嚴格的品質管理規范確保產品質量。而TR8機器人的市場價格低于機器人四大家族(ABB、發那科、庫卡和安川)同類性能的產品近三成,有明顯的優勢。

天機機器人的創新模式在機器人領域并非孤案。另一手機結構部件生產企業勁勝智能在兩年前走上了與長盈精密相似的路徑——收購下游企業精雕機設備制造商創世紀。在實現收購案后,勁勝智能不僅順利進入高端制造領域實現華麗轉型,而且借此扭虧為盈,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根據勁勝智能年報顯示,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13億元至4.21億元,同比增長417.13%至427.15%。勁勝智能方面透露,這亮眼的成績主要就是得益于創世紀產品放量和金屬結構件產能釋放。

與天機機器人、創世紀發展路徑相似的還有設備制造商威力固。談起威力固的“誕生”,與生產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電路板五株科技密切相關,原來威力固是五株科技成立的專營機械設備生產的子公司。

在上個月底,威力固相關負責人劉永還專門到寧波調研、取經,希望將優秀的寧波智造經驗帶回東莞,并應用在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劉永告訴記者:“威力固的設立源于承載五株科技龐大的設備生產的需求,同時威力固也對外銷售。由于企業剛剛成立不久,其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在11月2日舉行的東莞創新論壇暨松山湖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上,蔣仕龍談到:“東莞制造的生產工藝是復雜多變的,標準化的工藝和機器設備難以滿足大體量的生產型企業的需求,這推動了一些傳統的生產企業轉型智能制造,以設立或收購下游子公司的模式,在機器人相關領域開拓業務。”

記者在連日調研中發現,在市場需求的呼喚下,越來越多的制造業轉型至智能裝備產業鏈的上下游,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機器人產業版圖。據東莞機器人產業協會統計,東莞的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從2012年的100家達到今天的400多家,實現年度工業總產值約260億元,機器人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長江學者、蘇州電機學院院長孫立寧在分析國內外新興科技發展的趨勢、我國制造業現狀后,觀察到在智能制造領域,東莞是全國發展得最好的城市之一。他認為:“在轉型升級需求迫切的關鍵時期,東莞抓住了這個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

3、協同發展補齊產業短板

貨車將一箱箱的貨物運至倉庫,搬運機器人收到指令后走出倉庫,將貨物運到近2萬平方米的倉庫來,接下來由人負責將貨物上架和揀選,這其中人節省了長距離找貨、搬貨的時間……這套物流自動化方案是由海康機器人為華為設計,節省人力54%,生產效率提高84%。

值得關注的是,海康機器人也為京東新建成的“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提供軟硬件服務。

鄔盈盈是海康機器人的事業部技術總監,帶著這套物流自動化方案從杭州來到東莞,在東莞創新論壇暨松山湖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產品宣講的幾個小時里,很多莞企對此非常感興趣,并提出合作的意向。

“海康威視也是做生產安防產品出身,到后來進一步拓展搬運機器人、系統方案機器人板塊,也是基于原來企業的產業基因。”在鄔盈盈看來,智能制造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前路比較迷茫,大家都在尋找、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企業基因不能變。

憑著在機器人領域扎根十多年的經驗,鄔盈盈觀察到智能制造并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而是根據行業的特性,一整條生態鏈的劇變。而從硬件、軟件到方案,這對企業均有很嚴苛的要求,單靠企業全面鋪開還是存在難度的。“我建議,在如今的智能制造的發展階段,以單個項目為例子,協同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為項目服務。”

勁勝智能在今年首次獲得智能制造服務業務訂單,金額960萬元,轉型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邁出重要一步。東莞中創智能制造系統有限公司(勁勝精密旗下公司)總經理黃河對記者表示,首筆訂單沒有想過賺錢,主要是樹立標桿,推廣智能制造項目。

可見,補齊硬件、軟件、生態短板,構建市場需求拉動的智能制造產業鏈和創新鏈,還有一條漫長的道路。

業內眾多論調認為,探索智能制造發展的路徑重在協同和引領。在國內消費需求升級和各類產業智能化改造需求的市場牽引作用下,瞄準高端技術、裝備和軟件系統,由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發展政府引導和扶持的作用,運用市場機制組建創新產業聯盟,協同突破智能制造所需的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軟件系統,推動東莞制造實現“彎道超車”。

在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看來,許多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識、路徑選擇、重點改造方向、實施策略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困惑和誤區。目前大家普遍重視智能制造的技術特征,而忽視了智能制造出現最基本的驅動力。事實上,整個工業運作模式轉化,要求企業不僅僅需要軟件、技術裝備,更需要企業的運營模式、管理模式進行深刻的變革。

來源:南方日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