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中國在智能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較迅速,中國市場增幅顯著,且發展潛力更大。目前,國際工業機器人制造業中心正向中國轉移,中國作為智能工業機器人的制造強國,市場前景廣闊。受到人力成本和人口結構的影響,亞洲地區機器人產業快速增長,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盡管還達不到科幻中的程度,但機器人相關的科技進步依然十分驚人,這一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也尤為令人矚目,而這背后是被深刻重塑的傳統制造業。幾乎是與機器人相關科技的進步同步,一場智能制造的競爭也在全球范圍拉開了大幕。
IFR公布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報告》稱,中國機器人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正在成為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領先者。2016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7%,達到8.7萬臺,占了全球的近1/3。同時,中國的機器人制造商正在擴大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2018年至2020年,中國機器人的年銷售量預計每年平均增長15%到20%。
工業機器人在工業和制造業中廣泛集成應用顯著提高了工業和制造業的質量,節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實現了精準制造。目前機器人成為各企業爭相“搶灘”的市場,很多投資方都積極參與到機器人行業當中。
近年來,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工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目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2%以上,裝備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達到了32%以上,可以說工業技術含量和發展水平在進一步提升。
不過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仍有待加強。首先是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率低。其次是機器人使用密度低。目前在精度、壽命、可靠性等方面與國外機器人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另外,據統計,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近千家,其中大部分是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對此,政府必須加強引導推動,做好布局規劃,其次整合研發研制力量,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短板。鼓勵國際并購,擴大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由于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得不壓低價格,犧牲部分利潤。然而隨著公司工業機器人規模的擴大,規模效應將會降低產品成本,同時在某些原材料采購上更有議價權。因此,短期內工業機器人業務毛利率略微下降,但是長期來看,毛利率會穩步提升。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喬杰瑪稱,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從銷售和生產上都可以體現”。
隨著自動化技術和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所有的普通勞動者,除了從事專業技能要求最高的職業者之外,都將慢慢看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消失在機器人大軍中。樂觀的人則可能希望——自動化技術產生的后果,可能會有限地讓勞動者享受他們的空閑時間,并實現更有意義的個人追求。無論自動化技術是否會導致所有生活標準變的更高——或者說導致進一步的失衡,讓已經不平衡的經濟更加不平等。一切的結果都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