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的許多優勢是傳統制造業無法替代的。它與傳統制造業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相互優化,不是誰替代誰的問題。目前,3D打印在復雜工業模具和醫療領域已經成功應用,其在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教育培訓等領域也具有巨大市場空間。
近年來,很多從事3D打印的公司基本都沒有盈利,未來一兩年也可能很難賺到錢。那為什么世界發達國家都在紛紛布局與3D打印相關的研究呢?這是因為3D打印對國家戰略地位和今后的科技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這項技術目前正處于技術的井噴期、產業的起步期、企業的跑馬圈地期,3D打印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的。
3D打印技術的許多優勢是傳統制造業無法替代的。它與傳統制造業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相互優化,不是誰替代誰的問題。目前,3D打印在復雜工業模具和醫療領域已經成功應用,其在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教育培訓等領域也具有巨大市場空間。
國內從事3D打印的企業大概有三四百家,看似紅紅火火,但基本上還處于“小而散”的狀態,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技術層面,國內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原創技術,而國外企業技術創新卻一直在推進;在應用層面,國內3D打印技術應用還非常初級,要打開市場還有不少困難。例如,在美國3D打印技術已經覆蓋航空航天和軍工領域;在歐洲相關技術在汽車及零部件、模具、醫療領域的深度應用已經有10多年歷史。日本雖然也是后來者,但在模具、汽車及零部件等領域的應用也遠遠超過我國。
雖然我國高度重視3D打印技術,并將其列入《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工信部、科技部也有很多專項資金扶持,但是我國3D打印尚未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技術和市場兩張皮的現象在這一行業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政府由于短期看不到3D打印帶來的經濟效益,支持投入力度也正在減弱。
過去的幾年是3D打印概念推廣階段,現在是3D打印應用階段,更需要與傳統產業深度結合。現在我們要做的是保持足夠信心和耐心,腳踏實地開展工作。做技術研發的要從材料端入手,做應用服務的要從設計端入手,做產業發展的要從專業人才培訓入手。比如,技術研發機構應扎扎實實從材料端入手,對材料和工藝深入研究,使國內打印機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有更多功能性材料面世。做應用服務的企業,要多做“3D打印+”,著實把3D打印的應用市場打開。如果一項好技術始終不能有效打開應用市場,這項技術的發展無疑將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