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告急!人才告急!機器人把人換了,用機器人的人到底在哪里?
據媒體報道,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
而近日,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到2025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到450萬。
相關媒體報道稱:在粵閩魯等地的一場招聘會上,許多招聘機器人維護、操作、編程的崗位,月起薪都在4000元至6000元,高至二三萬元,雖是“急招”“急聘”,但不少企業仍空手而歸。
作為新興產業的特殊人才,機器人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干渴狀態,已出現明顯結構性短缺,成了產業發展的致命傷,而且使用人才的代價越來越高,這似乎已成當前用人單位的一塊“心病”。
這一“心病”頗受業界的關注,甚至有專家指出,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短缺,而是應用人才嚴重缺失。
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指出,要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機器人是主要抓手。很多教育機構、企業單位已將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作為當務之急。據了解,僅僅是高校領域,目前已有400多所學校開設了該專業。
那么,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源自何處?人才培養難在何處?突出重圍路在何方?有沒有劍走偏鋒的藥方可以占領人才培養新高地?
當前我國機器人專業人才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引進工業機器人本體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實體教學培養相關人才;二是企業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進行訂單式培養,在培訓機構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后,送往機器人研發基地或機器人本體公司進行實習后定向向企業輸送人才;第三種是來自各大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的畢業生。
據介紹,以上教學形式幾乎同時存在六個難題:1、工業機器人結構復雜,電氣連接復雜,而理論課比較枯燥、抽象,學生對復雜技術原理理解費力;2、機器人實機價格相對昂貴,人才培養成本高;3、操作實機有安全隱患,師生靠近實體機有安全風險;4、實機占用場地面積較大,耗費較多教學資源;5、機器人應用場景多元化,而學生實操機會非常有限,無法滿足人手一機,無法實現多場景應用教學;6、人機交互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業內專家指出,以上六個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工業機器人實踐教學,想要一舉攻下絕非易事,須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以上難題。一是要通過創新教學形態來縮減成本、降低安全風險、降低教學資源的消耗;二是要通過融入高科技元素,增強人機交互效果,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而通過信息化教學變革來打破瓶頸,解決難題無疑是極佳選擇。
日前,全國機械行業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武昌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智能制造技術行業,往往現場教學特別重要,通過相關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得學習者通過身臨其境感受比課堂的紙上談兵更直接、更有效。
武昌俊還表示,在“后互聯網時代”,AR技術現已成新的歷史風口和顯示技術與人機交互技術的重大變革。信息化教學在這一輪變革中也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把智能制造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當今,通過相關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得學習者通過身臨其境感受比課堂的紙上談兵更直接、更有效。像VR、AR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起到神奇而又新穎,就仿佛身臨其境的感受新的知識的到來,讓學習過程更加的真實和不被打擾。這遠遠勝于紙上談兵,讓整個過程更加明晰和快捷。
那么,具體到實際教學中去,到底該如何打破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瓶頸,如何縮減工業機器人實訓教學成本、降低安全風險、降低教學資源的消耗?又該通過融入高科技元素,增強人機交互效果,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AR界資深專家、AR技術名企RealMax集團CEO余海指出,AR(增強現實)技術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視為繼語言、文字、印刷、電話和互聯網之后的第六次信息革命的核心技術。將AR增強現實技術融入工業機器人實訓教學環節,以此降低教學成本,推進機器人教育的普及,這已是大勢所趨和行業共識。
舉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
日前,相關媒體報道指出,實際上,目前一款名為“工業機器人AR實訓系統”的教學設備已經可以很好地解決前邊提到的六個難題。“工業機器人AR實訓系統”是繼“第一款真正為AR打造的智能手機”、“全球首個智能AR廣告平臺”、“全國首套AR錄取通知書”等AR智能新品爆紅之后,又一款進入公眾視野并引發廣泛關注的新品。
該系統與傳統工業機器人教學相比,工業機器人AR實訓教學系統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AR智能眼鏡成像系統,將工業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以虛擬影像3D顯示。雖然系統為虛擬影像,但采用的示教器及編程平臺卻與實體工業機器人示教平臺一模一樣。能將機器人本體、機器人工作站以及機器人附屬部件進行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展示。其情境與實際環境完全呼應,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體驗。由于該系統使用便捷、經濟適用、生動形象、安全可靠,故而可以很好地解決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的六大瓶頸。同時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創新思維、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信息技術為傳統教育在新常態下實現轉型升級帶來了很大的契機。該案例在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領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啟發性,可給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乃至整個智能制造了領域人才的培養帶來重大啟發。
常言道,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命光榮,任重道遠。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戰略后,科技正高速向教育席卷而來。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一定會被更加生動、豐富的形態一一擊破。信息技術刷新教學體驗、推動教育事業變革的聲音會更多、更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