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HS報告指出,全球醫療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營收預計從2014年的1億8,000萬美元至2019年將超過2億4,000萬美元。此統計數據是基于IHS“醫療電子數據交換報告(Medical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Report)”而來,預計全球醫療電子數據交換市場年復合成長率(CAGR)為6%。2014~2019年間,將有越來越多醫療機構在供應商、消費者及納稅人之間,尋求更好的數據資料交換效率。
醫療電子數據交換解決方案包括軟體與服務,輔助運算系統間傳輸數據的管理、維護和優化。IHS針對醫療電子數據交換的研究為醫療電子數據交換被分割為四個應用程序,包括傳統電子數據交換(例如索賠、提交、職權范圍等)、患者支付、分析和其他優化服務。
2014~2019年全球醫療數據交換營收統計(單位:百萬美元)
電子數據交換解決方案簡化營收周期過程,將造成較少的拒絕和返工的要求,以及更快的保險賠償。為進一步提高效率,預期將有越來越多的健康數據會轉移至云端,允許供應商與納稅人即時查詢相同的健康數據。
IHS醫療照護資通訊(IT)分析師AndrewRebhan表示,盡管相對于其他行業醫療領域采用電子資料交換速度較慢,但電子數據交換已逐漸成為醫療保健領域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以高效能、系統化和可訪問的方式,協助管理各種數據的交換。醫療院所與健康系統的數據表格流動已從紙本開始轉移到電子形式,并且符合電子數據交換標準,不過隨著照護模式的發展,仍然存在著將及時且正確的數據傳送到正確用戶的問題。
根據IHS的報告,患者支付和分析為醫療電子數據交換應用帶來最強勁的增長,特別是在美國。Rebhan指出,預計患者目前承擔付款更大的責任,包括共同支付、共同保險和免賠額,上述強勁的增長是源于病人責任--實現在高抵扣健康計劃的增長。因此供應商需要做好準備,從病人到更多的交易中,以增加更多的營收來源。
依研究報告,傳統電子資料交換應用市場已趨于飽和,幾乎各家廠商在市場上都提供某種形式的傳統電子資料交換功能。直至2019年,預計傳統電子數據交換占美國總營收的比重將不斷下降,主要是由于病人支付和分析零組件的強勁增長。
此外,法令規范亦將嚴重影響醫療電子數據交換市場。憑藉醫療電子數據交換的重要性,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已修訂至第10版(ICD-10),這對供應商、付款人、訊息交流中心和醫療IT供應商來說是主要任務,因必須符合其規范。“醫療照護供應商也遭遇了一些困難:法規監管他們面對整個索賠周期給出一大筆金額,況且事實上,許多供應商的某些做法使其尚未準備好在今年切換到ICD-10。”Rebhan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