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市場需求“待補” 服務機器人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時間:2017-09-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目前市場現狀來看,服務型機器人之所以可以蓬勃發展,政策的助推、人力成本的增加、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驅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比于工業機器人處在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中,服務型機器人需要和人或者更復雜的環境互動,因此需要比工業型機器人更“智能”,必須具備一定的自主反應能力,能夠根據獲取到的指令信息做出相應的反饋。

從目前市場現狀來看,服務型機器人之所以可以蓬勃發展,政策的助推、人力成本的增加、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驅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服務型機器人

人工智能領域運用的場景與行業有很多,但任何行業所運用的人工智能都聚焦在技術、數據與場景。人工智能自出生開始,終極目標即幫助人或者替代人去做一些事情,從而帶來超越現有的一些狀態。而機器人是詮釋人工智能最好的輸入利器,也代表了科學技術達到完美的釋放。

上個月,在杭州舉行的“未來已來”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演講中提到,AI也許在處理海量數據或專業技能上更勝人類一籌,但在意識和感知力上卻無法和人類媲美,AI基本上無法解決一些人類使用意識和情感感受來解決的問題。

很多觀點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推出的機器人在品質方面“還處于發展階段”。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實現賽道超車,我國正加速對機器人產業的戰略布局,有針對性地部署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前沿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實現戰術突破。

一方面,我國近年來相繼頒發了《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綱領性文件,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創造了風口;另一方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上年實際增長6.7%,人力成本的不斷增高。

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無疑給當前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據印度的調查公司MRFR預測,到2022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目前的2倍,增長至200億美元。

盡管我國服務型機器人的社會需求潛力巨大,但是我國的服務機器人還處在產業化前期,服務機器人在使用功能的安全、可靠性等技術成熟度上還有待完善,而尤其是面向家庭和個人的服務機器人,還面臨著信息安全、倫理道德等問題,亟須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

伴隨著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業界對于機器人與人類在未來的關系,也展開了新一輪討論。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認為:“未來十年,翻譯、記者、助理、保安、司機、銷售、客服、交易員、會計、保姆,這些職業中90%的從業者將會被機器人取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梅濤也指出,人類有多少種分工,未來就會有多少種專業服務型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的風口不日就會到來。

但不可否認的是AI確實減少了部分生產業的崗位。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會給人們帶來失業的恐懼,而號稱新一輪工業革命的AI也確實在生產和服務業減少了人力的投入。

由于技術和工程化尚未成熟,機器人向傳統行業滲透還需要一定時間。在全球范圍內,商業化成功的服務型機器人企業還沒有出現,市場格局并不清晰。而我國尚處于該領域的探索發展階段,服務型機器人在使用功能的安全、可靠性等技術成熟度上還有諸多空間亟待發掘。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