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產業爆發仍需時日"自主學習"是關鍵

時間:2017-09-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本屆物聯網博覽會上,人工智能是熱議的話題之一。究竟什么才算是人工智能?在當下有著哪些瓶頸亟待突破?

在本屆物聯網博覽會上,人工智能是熱議的話題之一。究竟什么才算是人工智能?在當下有著哪些瓶頸亟待突破?未來還會滲入到哪些領域,去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社會大眾有所期待,業界大咖們也有思考。

在無錫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上有關人工智能的應用五花八門:能夠根據使用習慣自動開關的空調、電燈;能夠自動識別食材,代你在網上購物的冰箱;還有不少乖巧的機器人,能幫人做不少事情。

這些產品的火熱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期許。越來越多人也開始探討,未來的人工智能,會是成就人?還是取代人?對此嘉賓們有話要說。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說,這兩年討論最多的是AlphoGo。人類下圍棋被機器打敗以后,人感到非常沮喪。機器來做人可以做得到的東西,其實沒有什么大不了。舉個例子,自己寫字寫的很難看,但是覺得還是有味道的;電腦的字很漂亮,但是不值幾個錢。馬云認為,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那才是了不起的東西。

國家“外專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福田敏男說,機器人還是更多應用于生產工作。五十年以后,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樣子,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沒辦法取代人類做一些判斷。

大眾對人工智能的關注,也充分印證了它可能帶來的產業機遇,不過不少嘉賓指出,從當前來看,絕大部分人工智能還處在表層階段,真正想引爆“人工智能”的大時代,掀起新的產業革命,還遠遠不夠。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說,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視頻識別,這些能力叫做通用能力。我們認為,真正要讓這個社會產生貢獻的話,必須再加上行業知識變成這種行業能力;這個也是我們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所要走過的路徑。

美國國家氣象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SueEllenHaupt說,在未來,人工智能還應該大量運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產中;比如風能的使用中,因為它能更好的更準確的預測出有關風力、風向、地理形態等大量的數據,這樣能大大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

今年7月,我國正式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里提到,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不少嘉賓也給出了他們的思考。

IEEE未來方向主席RobertoSaracco說,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靠的正是大數據,一言一行都能統計到大數據中;但現在使用的大數據的計算分析模型已經遠遠跟不上現在的數據量和類型,這樣就需要我們研究新的分析方式,這樣才能真正讓數據變得更加智能。

貝爾實驗室中國區負責人桂洛寧說,最高的終極目標就意味著,機器能否真正像我們人的大腦一樣來思考;這里是有很多的科學數據來支持。我們相信,在未來,也許到2030、2040年的時候,就能夠實現。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