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17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介紹了美國和中國兩國頁巖能源革命的最新進展。
金之鈞介紹,從1976年美國政府組織實施東部頁巖氣工程之后,經過20多年探索實現技術突破,美國頁巖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產量接近4200億立方米,約占全美天然氣產量的53%。同時,美國頁巖油產量在2015年3月達到歷史峰值,為469.7萬桶/日;2016年9月達到歷史低值,為414.1萬桶/日;2016年頁巖油產量為16億桶,約占全美原油總產量的52%。
金之鈞分析,和美國相比,中國的頁巖能源革命相對較慢。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頁巖氣生產大國;但是中國的“頁巖油革命”遠未到來。
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工程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中國的頁巖氣開采進展確實快于頁巖油。盡管中國的頁巖氣已經取得不錯的進展,但現在規模尚未超過80億立方米,單井的開采成本還比較高,在經濟性上還有待突破。
我國頁巖氣開采仍受限于高成本
金之鈞分析,頁巖革命大幅提升了美國油氣自給率,加速了美國的能源獨立進程,目前美國石油自給率達到63%,天然氣基本實現自給。
他介紹,中國頁巖氣實現突破后快速發展,但產量僅為美國產量的1/50,尚處于起步階段。截至2016年底,中國頁巖氣產量78億立方米,其中中石化的產量是50.4億立方米,建成70億立方米的產能;中石油的產量是28億立方米,建成40億立方米的產能。
金之鈞表示,我國尚未開展全國范圍的資源評價,不同單位采用類比法和體積法對我國頁巖氣資源進行了初步的估計,結果相差比較大,但總體顯示我國頁巖氣資源豐富。
根據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2014年對全國陸域的評價,可采資源量大約為18.6萬億立方米。而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的情況下,2020年頁巖氣產量有望達到300億立方米。
楊建紅分析,要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是將單井開采成本降低到5000萬元以下,這樣頁巖氣開采才具有經濟性。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2017年中國頁巖氣的年產量有望達150億立方米,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的產量目標有望實現。
金之鈞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海相、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開發都將獲得突破,新發現一大批頁巖氣田,并實現規模有效開發;力爭2030年頁巖氣產量達到800-1000億立方米。
另外,郭焦鋒表示,中國的頁巖氣開采值得期待,其進展關鍵看油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落實情況。
暫時不會出臺頁巖油開發的補貼政策
相比頁巖氣,中國的頁巖油勘探開發顯得很緩慢。金之鈞介紹,中石油致密油勘探始于2010年,中石油累計探明儲量1.7億噸,控制和預測儲量13億噸。
截至2016年,中石油的長慶、大慶等地的開發試驗區,累計完鉆水平井686口,投產651口,當年生產原油79.5萬噸,累計生產原油252萬噸。
與中石油同期勘探頁巖油的中石化,主要開展了老井復查復試工作。1559口井頁巖層段見到油氣顯示,103口井并獲工業油流。
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的情況下,2020年頁巖油產量達到100萬噸,頁巖油獲得商業突破。
金之鈞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頁巖油產業將加快發展,爭取東部短陷盆地古近系、松遼盆地白堊系、四川盆地侏羅系以及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頁巖油開發均獲得突破,新發現一大批頁巖油田,并實現規模有序開發;力爭2030年產量達到500-1000萬噸。
金之鈞表示,為了推動中國頁巖油革命,應出臺適應頁巖油勘探開發的財稅政策,形成多種投資主體合作開發機制,建立頁巖油技術交流合作平臺,鼓勵新技術實驗和應用機制,建立頁巖油安全、環保和監管機制。
不過,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李英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十三五”期間維持住頁巖氣的財政補貼力度尚有一定難度,所以暫時不會出臺對頁巖油勘探開發的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