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東莞松山湖:向世界一流機器人產業基地邁進

時間:2017-08-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成功創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市級孵化器;引進34個創業企業和團隊;李群自動化、優超精密等4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聯手高校共建粵港機器人學院,培養大批機器人高端人才……

成功創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市級孵化器;引進34個創業企業和團隊;李群自動化、優超精密等4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聯手高校共建粵港機器人學院,培養大批機器人高端人才……

2014年11月正式投入運作,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以下簡稱“機器人基地”)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我市乃至華南地區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同時也成為我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驅動內核,并逐步向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在機器人基地等載體的助力下,松山湖的機器人產業也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如今,園區已經聚集245家機器人企業,其中高企40家,規上工業企業15家。在東莞市的機器人產業版圖中,松山湖將承擔起核心區的角色和重任。

創業夢開始的地方

8月12日,在一場無人機科普體驗活動中,記者見到天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楚豪。這個1991年出生的年輕人,對公司的產品和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2014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后,劉楚豪想要自己創業。他原本的計劃是去深圳,經過朋友的推薦,他來機器人基地參觀了一番。最終在2015年,他和團隊決定進駐這里,開始自己的創業夢。在李澤湘的扶持下,創業團隊正式起步。2016年,天熒智能成立。

天熒智能的主營業務為無人機編隊表演,創立至今,這個團隊的無人機表演正頻繁在一些大型活動中上演。在去年的“莞馬”和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上,天熒智能都曾為觀眾奉獻精彩的無人機表演。

劉楚豪很慶幸當初選擇在機器人基地落戶。當初進駐機器人基地,可以說是拎包入住。“住宿、辦公室全部免費,同時基地也幫我們解決了啟動資金的問題。”

公司成立一年的時間,在基地的牽線搭橋下,天熒智能也對接了不少技術資源,例如,公司的技術研發就一直得到大疆創新的平臺支持。另外,在人才招聘方面,基地也與許多國內高校有合作,這也給天熒智能這樣的初創型公司很大的便利。

對于松靈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魏基棟而言,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同樣也是自己的創業夢開始的地方。在創業之前,魏基棟就職于大疆創新。2015年,他和團隊正式進駐機器人基地。

在魏基棟的介紹中,松靈機器人涉足的是移動機器人領域,其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停車機器人,如今已經進入市場推廣階段,并且已經有應用項目在進行改造。

松靈機器人同樣拿到機器人基地的種子期投資,這對于此前毫無創業經驗的年輕人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而令魏基棟感觸頗深的是,基地的投資很謹慎,必須有研發實力才能獲得青睞。魏基棟自己投了錢,進行產品的預研,持續了半年的時間。“李澤湘教授看了我們研發的樣機,覺得不錯,才給了我們投資。”

就這樣,一批來自各地的年輕人,他們因各種機緣奔赴機器人基地,在這里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機器人基地的扶持下,他們的創業團隊正逐步成長壯大起來。

在孵企業發展勢頭迅猛

一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正式投入運作,兩年多的時間,機器人基地如今已經聚集了34家企業和創業團隊。2016年10月,機器人研究院成功獲省科技廳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12月,機器人基地獲批2016年第三批市級孵化器。

機器人基地負責人介紹,34個項目全部涉足的是機器人和高端智能裝備,從機器人本體到核心零部件,再到終端產品,機器人的整個鏈條已逐步被打通。“我們引進項目有一個標準,無論是涉足機器人的哪個環節,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并且在全球范圍內都能占據一定的位置。”

作為機器人基地的龍頭企業,固高科技是機器人基地的另一家龍頭企業,其投資2.5億元建設的松山湖固高科技園已落成投入使用,公司工業機器人、伺服驅動產品以及運動控制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將全部搬遷至東莞。另外,固高科技圍繞核心產品的上下游,鼓勵內部創業,成功孵化派動科技、伺創科技等優質科技企業。

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研發方面,機器人基地的不少企業也取得關鍵性突破。運動控制器方面,李群自動化全新設計第二代控制器架構,其分布式、驅控電一體的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器在國內外尚屬空白。該控制器可提供高層控制計算能力,同時降低機器人本體的內部走線要求,完全剔除定制電纜,有效降低機器人控制系統的成本,并提升可靠性和擴展性。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年近七旬的彭曉南教授領導的項目組,已完成精密環面蝸桿傳動生產所需的精密數控專用機床、精密加工工藝、精密裝備工藝的研發和研制,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今年就將進入小型批量化生產階段。

優超精密自主研發的超聲電主軸產品,加工效率和質量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正在與藍思科技、江門佳鐵、東莞巨高機床合作,將其超聲電主軸產品應用于玻璃數控加工中心和數控雕銑機等高端裝備上,爭取用三至五年的時間,突破超聲電主軸大規模生產技術和工藝,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

機器人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來看,在孵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優超精密等3家機器人企業已成功“畢業”,李群自動化2017年將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逸動科技2017年有望實現產值1500萬元;李群自動化成功獲批東莞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還獲得來自紅杉資本、賽富資本的A、B輪融資超億元;逸動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由清水灣創業基金、高瓴資本聯合投入1200萬元。

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形成

進駐機器人基地的這些年輕的創業者,是一粒種子,而如何讓這些種子發芽,還需要更多的土壤和肥料,機器人基地就是土壤和肥料的提供者。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已經在機器人領域深耕多年,對于初創型公司所要面臨的各種問題,他十分清楚。因此,機器人基地在對這些企業進行孵化和指導時,都是從最實際的問題出發,例如,股權設計、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布局、軟件工具的使用、供應鏈的建立等等。

對于初創型公司而言,資金往往是最大的瓶頸之一。機器人基地擁有自己的投資基金,目前,基地的多數創業項目都獲得投資,基地持股孵化項目近9成。“我們主要做的是種子期和天使輪投資,如果企業發展壯大,我們會幫助他們引入社會資本。”機器人基地負責人說。

目前,機器人基地已經聚集34個創業企業和團隊,初步形成一個圍繞機器人的生態系統,并在內部有了良好的互動和循環。對此,劉楚豪深有感觸。“我們這些創業者平時經常有互動,因為大家都是年輕的創業團隊,能夠互相理解,還可以彼此協助。”

事實上,經過兩年多的運營,機器人基地所取得的成績,不僅僅是聚集數量不少的創業團隊,同時也將一批批高校畢業生培養成了優秀的創業者。“他們剛來的時候,或許只是一個優秀的畢業生,而經過幾年的歷練,逐步成長為優秀的創業者,懂得去定義一個產品,運營一個團隊,而我們就是在幫他們重塑這些東西。”上述負責人說。

人才培養和輸出被機器人基地放在關鍵性的位置上。機器人基地負責人介紹,從創業者到技術人才,機器人基地都已經有了一整套的培訓體系,以此保障基地源源不斷的項目資源和人才供應。

機器人基地采用基于項目和課題學習的辦學模式,與東莞理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四方合作共建粵港機器人學院,培養機器人和高端裝備技術工程師和技術管理領軍人才。2015年,廣東工業大學招收新生81名、東莞理工學院機器人學院招收新生32名;2016年,廣東工業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分別選拔90名、70名優秀學生進入粵港機器人學院學習。

據了解,學院會為學生設計基于項目和課題學習的全新專業課程、采用世界一流大學通用的全新教材、配備工程和實踐經驗非常強的導師,機器人學院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培養,后兩年到松山湖機器人學院創業或實習,廣工、東莞理工和機器人研究院為學生提供專門獎學金。

此外,除了學校的課程學習,機器人學院還積極走出去,與國內外企業聯合舉辦工業機器人研討會,參加第五屆機器人微分幾何理論國際暑期研修班,分批組織學生參加世界知名機器人展會,帶著學生赴國外知名大學參觀,如麻省理工大學、歐林工程學院等。

7月份,首批大三學生來到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開始暑期實習以及學習課程。此后,這100多名學生將在東莞度過他們大三、大四的大學生涯。在這里,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學院還將鼓勵和支持他們創業。

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打造富有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這是機器人基地在創立之初規劃的愿景。在東莞的機器人產業版圖中,機器人基地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7月,《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公布,其中提到,將構建“一核一環、組團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空間布局,其中的“一核”即全力支持建設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和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將松山湖高新區打造成為東莞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核心區。

按照計劃,3年之后,機器人基地將聚集100個創業團隊,這里將成為東莞市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集聚區,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龍頭企業將從這里培育和崛起。

接下來,機器人基地將整合運動控制與高端裝備企業群、工業與服務機器人企業群、高端消費產品企業群,建設形式多樣化、功能專業化的機器人科技企業孵化器,爭取再引進10個以上國內外一流創業團隊。組織機器人芯片和水上飛機兩個領域的世界一流人才團隊申請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

人才培養方面,將繼續辦好機器人學院,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借鑒廣東工業大學、東莞理工學院、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的成功經驗,擴大機器人學院的影響力,擴大招生規模至每校100人/年,完善課程設計,加強師資培訓。開設面向全球招生的機器人高端人才暑期培訓班,培育高端人才,為機器人基地培養強大的后備力量。

在推動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研發研制方面,在原有高端裝備運動控制器、精密減速器、超聲電主軸等核心技術和部件方向基礎上,機器人基地計劃組織力量重點突破機器人芯片、超輕高強增韌材料領域,加大力度爭取實現突破。

另外,機器人基地還將建設工業4.0示范車間。與廣東模德寶公司合作,成立項目團隊,建設模具和小批量樣品工業4.0生產示范車間,同時聯合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打造智能制造的行業標桿,為東莞培養工匠人才。

在資本層面,機器人基地也在籌備機器人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將達10億元,將重點投資機器人基地快速發展的創業企業。

延伸閱讀

松山湖已聚集機器人企業245家,園區每6家機器人企業中就有一家是高企。

根據《規劃》,東莞將構建“一核一環、組團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空間布局,全力將松山湖高新區打造成為東莞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核心區。這足見松山湖在我市的機器人產業版圖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今年年初,省科技廳公布2016年度廣東省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試點名單,其中松山湖機器人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名列其中,成為東莞唯一一個入圍的產業集群。

作為園區“4+1”產業之一,松山湖這幾年正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一組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廣東省智能機器人中心、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基地的帶動下,園區機器人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45家,其中高企40家,規上工業企業15家。從數據來看,園區每6家機器人企業中就有一家是高企。

松山湖(生態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目前來看,園區已經初步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商的機器人產業鏈條。從產業規模來分析,園區內機器人產業已初步形成“金字塔”的規模梯隊。

上述負責人介紹,機器人產業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在機器人產業成果轉化方面,松山湖經過多年的努力,從機器人的大腦——芯片設計及應用技術,到中樞神經——運動控制技術,再到觸覺神經——智能感知技術,甚至是執行機構中核心部分——編碼器技術等多個軟硬件環節都有了良好基礎。

目前松山湖已形成了一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世界級的機器人協同研發創新隊伍,已引進與機器人相關的院士1名,省國際科研創新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劃”3人。廣東省首批科研創新團隊領頭人李澤湘,率領數百名機器人領域的科研人員扎根松山湖,并發起成立了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

目前松山湖的245家機器人公司,從產業鏈條分類來看,盡管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規模沒有系統集成商那么快,但非常有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含量。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松山湖也已經成為運動控制器龍頭企業的集聚地。國內十大運動控制器企業中,固高公司等都已落戶松山湖。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松山湖已經培育起兩個較大的機器人生態圈,分別是廣東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生態圈、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生態圈。這兩大生態圈各具特色,推動園區機器人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