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激烈,誰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時間:2017-08-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出于長遠考慮各國政府都采取了行動,一方面對新能源車企大力支持,一方面對燃油車企制定更嚴苛的標準,迫使傳統燃油車企業不得不向新能源汽車轉型。而一些國家明確表明了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無疑是對傳統車企下達了最后通牒。

面對越加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問題,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呈現出勢不可擋的態勢。出于長遠考慮各國政府都采取了行動,一方面對新能源車企大力支持,一方面對燃油車企制定更嚴苛的標準,迫使傳統燃油車企業不得不向新能源汽車轉型。而一些國家明確表明了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無疑是對傳統車企下達了最后通牒。

政策的驅使、傳統車企的轉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使得傳統燃油車已四面楚歌,恐再無出頭之日。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也勢必會帶動電池行業的迅速崛起,而在各國“禁售令”正式實施后,其動力電池市場必定會被瓜分,在這場“分蛋糕”的競爭中,誰將會成為最大贏家?

釜底抽薪:扼殺于搖籃中

政策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一些走在新能源發展前列的國家已計劃把燃油車扼殺在搖籃里。目前,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挪威,以及亞洲的印度等國已經初步表態將停止生產和銷售燃油汽車,并給出了大致的時間:

燃油車“禁售令”釜底抽薪 國際鋰電市場機會幾何?

在這六個國家中,德國汽車保有量4765萬輛、法國汽車3840萬輛、英國3670萬輛、印度2800萬輛、荷蘭800萬輛、挪威312萬輛。截至2016年底全球汽車保有量預計有14億,如果這些國家都實現了電動汽車的全面普及將會占據汽車全球保有量的十分之一。

而面對如此大的電動車規模,也使動力電池擁有更大的市場。德國法蘭克福公司TerraE聯合16家德國公司組建聯盟,打算建立一個鋰離子電池工廠,計劃產能達到34GWh,將挑戰特斯拉的地位。英國和法國都加強對動力電池產業的投資,意在實現本土動力電池的全面使用,而不是大量進口。

而非本土企業早已嗅到了市場氣味,比亞迪在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博韋市投資1000萬歐元建設阿洛訥工廠,這也是比亞迪繼美國、巴西、匈牙利等地之后建設的第四座海外工廠。

LG宣告在波蘭開始建造歐洲最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到2018年底投資約3.6億美元,該工廠的建立將為該公司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產業巨頭奠定立足點。

三星旗下子公司三星SDI計劃將在歐洲投資建廠,也想分的歐洲市場的一杯羹。

而一些動力電池產量較低,卻堅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如印度、挪威等,只能依賴動力電池和電動車的進口。這就給比亞迪、三星、LG、松下等老牌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無限機遇,誰將大口吃下國外市場,誰就有可能坐上動力電池領域的第一把交椅。

棄暗投明:傳統車企紛紛布局電動車產業鏈

2016年,全球新能源車市高速增長,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總銷量達到77萬輛,同比增長42%。無論是從眼前還是長遠考慮,新能源汽車都會是一塊“香餑餑”,而各個車企都順風聞到它的香味。

無論政策的高壓還是市場的趨勢,都使得傳統燃油車企紛紛向新能源車企轉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入,甚至有些車企放棄燃油車,把全部身家投入系能源汽車領域,來一次“豪賭”。不光小品牌車企著力發展,一些老牌車企都看準機遇參與其中。

2016年全球輕型車銷量超過9000萬輛,同比增長2%,而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7萬輛,同比增占率為42%,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的增長速度比輕型車整體增速高出21倍,它所占的比例卻僅有0.86%。但現在各個車企都加緊對新能源汽車布局,使得電動汽車的市場更加廣闊,到2020年各個車企的電動汽車都正式投入市場,預計銷量最會達到300萬輛,甚至會更高。而一些老牌車企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也加緊對動力電池產業的布局,意在實現動力電池的自給自足,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大勢所趨:2020年鋰離子電池市場有望達到4500億元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其中61%為純電動汽車,39%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在2015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為100萬輛,增長率為50%。到2040年,隨著各國禁令的全面實施,及各大車企的轉型完成,預計新能源汽車占有量將達到30%左右。

而新能源汽車的得迅速崛起也帶動了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穩定上升。2016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達2158億元,到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500億元,其中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占比約為66.6%。

當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則成了首要目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燃油車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這就使電動汽車就成了其最好的代替品。而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存在的不足也成了制約其發展的原因,一旦電動汽車在續航、充電速度、充電形式、電池壽命等核心領域的性能追上燃油車,其價格低廉、易于維護、充電成本低、低碳環保的特性將占有絕對的優勢,到那時燃油汽車恐再無出頭之日,而電動汽車的勝出也將使得動力電池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傳統的動力電池企業誰取得的份額更多,誰就會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