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實現風電平價上網仍需時日

時間:2017-08-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期,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風能資源條件和風電產業新技術應用條件,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電網企業“確保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不限電”。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推出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時機尚不成熟。

近期,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風能資源條件和風電產業新技術應用條件,組織各風電開發企業申報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示范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執行”,電網企業“確保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不限電”。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推出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時機尚不成熟。

平價上網的概念是風電產業發展初期,研究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電價補貼政策時提出的概念,當時提出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給予電價補貼,其目標是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化發展,最終實現平價上網,取消補貼。平價上網實質并不是風電等新能源的發電成本與常規火電發電成本相當,也不是基于我國火電標桿電價的風電上網電價與火電同價,而是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與常規電源發電可采用相同的電價政策和電價機制,零補貼上網。在成熟的電力市場國家,平價上網就是新能源按照電力市場規則與其他電源無差別競價上網,同時承擔類似于常規電源的電力系統平衡義務。

當前中國風電發展形勢和面臨的外部環境

我國風電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全國風電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從2012年開始,我國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風電第一大國,截至2016年底,并網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28億千瓦,占全球風電裝機總量的35%,發電量超過2400億千瓦時,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國風電產業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開始實現增量替代的新的發展階段。但與此同時,我國風電發展中也面臨消納困難,以及補貼過高但無法及時到位的窘境,實現風電更大規模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此外,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風電產業政策需要作出相應調整。當前我國風電發展的環境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問題嚴重,局部地區風電開發規模已遠遠超過本地消納能力。隨著風電等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擴大,在資源豐富的西北、東北、華北等“三北”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2016年,全國棄風電量497億千瓦時,棄風率17.3%,其中,西北和東北棄風電量占全網的90%。甘肅風電、光伏裝機占比達到41%,發電量占比達到18%,棄風率高達43.9%,棄光率達到30%。在風資源和光資源富集的西北地區,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已遠遠超過本地的消納能力。

二是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嚴重,累計補貼缺口隨新增規模的增加進一步擴大。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部門測算,截至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收入與電價補貼需求之間累計存在約520億補貼缺口,而且隨著每年新增風電裝機的增加,補貼資金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如按照現有政策和補貼方式,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累計補貼缺口將超過2000億元,龐大的資金缺口已成為阻礙我國風電更大規模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和最大不確定因素。

三是我國正在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2015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9號文),明確提出“加快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配套文件《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相對穩定的中長期交易機制、完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建立有效競爭的現貨交易機制”;關于競爭性環節電價,形成“初期主要實行單一電量電價,現貨市場電價由市場主體競價形成分時電價,根據地區實際可采用區域電價或節點邊際電價”。2016年以來,新一輪電改在各方博弈中迎來突破性進展,突出表現在多個省份試點方案集中落地,改革推進速度快于預期。隨著電改的推進,市場定價已是必然,火電標桿電價將逐步取消。

國外風電產業政策調整趨勢

2014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布《2014環境保護與能源國家資助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成員國可再生能源政策提出調整要求,其核心是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補貼,激勵可再生能源提高自身競爭力。其要點包括:

一是以市場溢價(固定)補貼逐步取代固定電價補貼。從2016年1月1日起,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必須進入電力市場,且承擔類似于常規電源的電力系統平衡義務。可再生能源補貼將采用市場溢價機制,即在電力市場價格的基礎上,給可再生能源發電一部分補貼。

二是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競爭性招標制度。根據指南,除部分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外,2015年開始對部分新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施行競標,到2017年將對所有新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施行競標制。

德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引領者。2000年,德國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出臺,成功啟動了國內新能源發電市場,2003年、2008年、2011、2014年德國分別對《可再生能源法》進行修訂。2016年,德國對《可再生能源法》再次修訂,提出《EEG2017》,其調整的核心內容包括:

一是全面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招標制度,將招標制度擴展到陸上風電、海上風電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并明確每年競標規模。對于陸上風電,750千瓦以上的風電機組必須通過招標確定其上網電價。2017~2019年每年固定競標規模280萬千瓦。2020年開始,每年競標規模為290萬千瓦。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