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智能手機、無人機等各式與物聯網(IoT)有關產品采用量子亂數產生器(QuantumRandomNumberGenerator;QRNG)的時代已經到來,SK電信(SKTelecom;SKT)成功開發出全球最小的量子亂數產生芯片試制品,QRNG利用量子本身特性,能夠不斷生成無法預測且沒有規律的“真隨機數”(TrueRandomNumber)。
據報導,2017年7月21日,SKT在京畿盆唐總部邀請記者,正式向外界介紹搭載量子通訊技術及量子亂數生成芯片的“量子加密技術國家試驗網”,SKT量子技術實驗室(QuantumTech.Lab)主管郭升煥(音譯)表示,量子是物體的最小單位,利用此特性可讓加密系統、電腦計算方式、量子傳感器等領域跳脫既有技術典范限制,SKT正積極投入QRNG、量子密鑰傳輸(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等兩大尖端技術開發。
以QRNG產生的亂數可在密碼學領域運用,演算能力再高的超級電腦也無法輕易破解QRNG技術產生的密碼,可有效降低遭駭客入侵機率,正因量子亂數具優越資安特性,各國都致力于開發QRNG技術,用于軍事等各特定領域。目前商用化的QRNG技術,尺寸偏大且價格高昂,無法用在一般普及性市場,SKT本次開發出5*5公厘尺寸的超小型QRNG芯片,未來可運用在各種IoT產品上。
目前加密系統多使用的擬隨機數(PseudorandomNumber)技術,擬隨機數看上去雖與隨機抽取方式雷同,實際上產生的數字卻仍有一定規律,只是過去超級電腦計算能力不足,可能得耗費數十年才能破解擬隨機數加密,然而,隨著超級電腦運算能力不斷增強,既有的擬隨機數加密遭到破解的可能性便大為提高。
相較之下,以QRNG技術產生的亂數因不具任何規律,故安全性更高,金融服務中使用的OTP動態密碼、數字憑證(digitalcertificate)等都是具體運用案例。不過,QRNG雖然資安保護優越,但目前大部分的QRNG體積尚較信用卡為大,價格也落在數百至數千美元間,仍不利于普及化。
為解決尺寸、價格問題,SKT采用超小型非存儲器半導體芯片形式來開發QRNG,使得開發出來的QRNG比指甲還小,價格也鎖定在數美元區間內。SKT同時也與數家資安業者合作,使開發的QRNG芯片朝國際市場進軍,估計將在對用戶資安要求較高的自駕車等領域上擴大運用。2017年2月MWC上,SKT更與諾基亞(Nokia)共同開發量子傳輸系統,并將在新一代光纖設備上使用量子加密技術。
2013年,SKT與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以下簡稱“未創部”)等15家會員攜手設立“量子資通訊研究聯盟”(QuantumUnion),其中12家為韓國中小企業,過去4年以來,不斷在開發量子加密通訊基礎技術,2013年,SKT與中小企業Wooriro共同開發出單一光子檢測(SinglePhotonDetection)核心材料,又與WooriNet、Coweaver、Solid、HFR等中小企業共同開發自制加密演算法的量子加密通訊設備。
郭升煥表示,未創部自2014年起推動中長期促進策略,2016年以來,正進行至量子通訊產業中長期可行性研究階段,未來仍需要與未創部一起努力與協助。
2016年2月,SKT于盆唐總部設置量子加密通訊國家試驗網,為了實現遠距離量子加密通訊,與韓國中小企業共同開發專用中繼設備,并向未創部提出相關辦理成果。
WooriNet公司代表金光洙(音譯)表示,量子加密通訊技術是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共同合作的范例,透過與SKT共同合作,可開發出具國際水準的量子加密光纖技術。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