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汽車安全正在迎來新的挑戰 物聯網引關注

時間:2017-07-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年來,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路由器等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利用,針對物聯網智能設備的網絡攻擊事件比例呈上升趨勢

近年來,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路由器等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利用,針對物聯網智能設備的網絡攻擊事件比例呈上升趨勢,攻擊者利用物聯網智能設備漏洞可獲取設備控制權限,或用于用戶信息數據竊取、網絡流量劫持等其他黑客地下產業交易,或用于被控制形成大規模僵尸網絡。

據《中國互聯網站發展狀況及其安全報告(2017)》顯示,CNCERT對車聯網系統安全性進行在線監測分析,發現部分車聯網信息服務商及相關產品存在安全漏洞,可導致車輛、位置及車主信息泄露和車輛被遠程控制等安全風險。

現在,隨著汽車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功能的廣泛應用,汽車安全正在迎來新的挑戰,今日,360在京公布了一項最新的安全研究成果。

現場:鑰匙不離身汽車被開走

一般來說,汽車無鑰匙進入和啟動的感應距離本應在一米左右,但是經過360無線電安全研究院的技術分析和驗證,發現鑰匙感應距離可以被擴大到數十米甚至上百米,這意味著當車主遠離汽車后,車門仍可能被他人打開造成財物損失,甚至連汽車都能開走。

7月19日,360無線電安全研究部的研究員李均和曾穎濤現場展示了這項研究成果。

員工停好車輛鎖好車門

研究人員將360公司一名員工的某品牌棕色汽車停靠在路邊,車主下車后鎖好車門,把車鑰匙放在口袋里,然后離開汽車,此時距離車輛已經有數十米。

幾十米外,研究員跟隨車主采集到車主鑰匙信號

兩名研究員分別扮演跟隨車主和開啟汽車的角色。其中一名研究員跟著該車主,手中拿有一個形狀類似充電寶的小工具,用于采集車主所帶鑰匙的信號。

另外一名研究人員成功打開車門、啟動車輛

另一名研究員則來到汽車駕駛室旁邊,也攜帶著一個工具用于接收信號。當他手中工具指示燈亮起,隨即按下車門把手的感應按鈕,順利打開車門,坐上駕駛員位置,并啟動車輛。短短一兩個分鐘時間,當車主再轉身,發現已經被遠遠開走。

原理:汽車信號被延展實現無鑰匙遠距離開鎖

無鑰匙開車,一般采用的是RFID無線射頻技術和車輛身份編碼識別系統。近距離時,車主不需要掏出鑰匙按遙控器來打開汽車,只需要按下車門把手上面的按鈕,汽車就會自動檢測鑰匙是否在旁邊并進行匹配認證,如果監測成功,則允許打開車門。出于安全考慮,通常鑰匙感應距離在一米左右。

360無線電安全研究部專家李均介紹,研究人員搭建了一個特殊"橋梁",通過技術手段,將感應距離擴展到了上百米,鑰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通過工具傳輸到汽車電腦,汽車電腦誤以為鑰匙就在旁邊,最終汽車信號和鑰匙被欺騙,允許無鑰匙開啟車門、開動汽車。

防護:希望廠商盡快完善通信協議

李均解釋,目前已經有發現數個品牌車輛存在類似風險,他們都采用了某通信模塊設備公司的一種RFID技術通信協議解決方案,相同的風險可能會在使用此方案的多個品牌等幾十款車型存在。

李均介紹,在信息時代,萬物皆可破,人們需要加強信息安全保護。車主也有防范攻擊的辦法,比如將車鑰匙放在錫紙做的盒子里,采用信號屏蔽的方式,但這樣非常不便于日常使用,所以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此類生產通信模塊的公司對通信協議進行完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