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制造技術代表著當今世界微細制造的最高水平,集人類超精細加工技術之大成,因此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國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正所謂:芯片強則產業強,芯片興則經濟興,沒有芯片就沒有安全。
自15日在上海舉行的"第90屆中國電子展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當前我國集成電路領域投資活躍,芯片自給率正逐步提升。要知道,在信息時代,集成電路是核心基石,電腦、手機、家電、汽車、高鐵、電網、醫療儀器、機器人、工業控制等各種電子產品和系統都離不開集成電路。沒有集成電路產業支撐,信息社會就失去了"根基"。那么,集成電路必然是現代工業的"糧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銷量超千億塊,達到1316.4億塊,產銷率高達99.4%。盡管我國集成電路銷量看似可觀。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對外進口依賴嚴重:集成電路產值不足全球7%,市場需求卻接近全球1/3,目前已連續四年進口額超2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仍處較低水平。
針對我國集成電路高銷量高進口第產值,安徽省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日前正式設立投資中規模300億元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合肥將納入國家集成電路規劃布局打造"中國IC之都"。
三年前,集成電路產業在合肥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如今,這座城市卻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后起之秀”,成效明顯讓業界矚目,合肥已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全市擁有集成電路企業接近70家,年產值超過130億元,三年增長5倍,年復合增長率全國第一,從業人員近萬人。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初步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而國內相關公司也已開始通過各種方式“武裝”自己,以對抗外部的激烈競爭。
當前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裝備、核心芯片、控制系統、關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距自主可控有較大差距。“要圍繞重點領域,制定重點產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建立完善重大項目庫,形成持續不斷、滾動實施的項目儲備機制和良性循環,來穩定工業投資。”并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突出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云計算、大數據、虛擬顯示、綠色計算、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等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突破核心通用芯片設計與制造瓶頸,推動5G研發與產業化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