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計劃今年建設機器人應用示范工程,通過選取行業龍頭企業,建設20個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示范方案,培育一批超100億元、10億元的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
7日,南海發布了《佛山市南海區關于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以質量為基,建設質量強區,擴大高質量有效供給,讓質量成為南海制造業立區的“生命線”,并提出將擴大高端裝備供給、擴大智能產品供給和重點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作為南海擴大高質量有效供給的重要抓手。
培育一批超100億元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的源頭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在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找準市場需求,把提升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和制造業立區的生命線,切實推動南海制造業質量的整體提升。
作為擴大高質量有效供給的重要一環,南海將重點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并計劃在今年建設機器人應用示范工程,通過選取行業龍頭企業,建設20個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示范方案,培育一批超100億元、10億元的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
“南海將加強佛山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建設,逐步完善南海區機器人科技創新體系。”顧耀輝說,在此基礎上,南海將打造以獅山桃園路為主軸的國際機器人創新產業園,建成產業鏈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集群,預計2017年本土工業機器人產能達到3000臺/年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南海提出擴大智能產品供給。在2016年,南海組織企業申報南海區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扶持資金,共發放扶持資金500萬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本土機器人產品供給。今年,南海將落實《佛山市南海區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扶持機器人本體企業、系統集成企業做大做強,擴大工業機器人供給。
擴大高端裝備供給同樣十分重要。為此,南海將加快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積極推動南海區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項目建設。
支持隱形冠軍做國家標準
事實上,南海一直十分重視“質量強區”建設。早在2016年,作為全國首個將一線班組評審納入政府質量獎評價體系的縣區級區域,南海通過系列探索嘗試,加強優質供給,推動“南海制造”從品質向品牌跨越。今年3月,南海召開2017年質量強區大會,推出企業全鏈條服務方案,并頒發首屆政府質量獎。
在顧耀輝看來,核心技術革新是質量之本。他以堅美鋁業為例,其正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打造了“堅美質量”,從一家擁有42名員工的中小企業,一躍成為鋁型材行業的龍頭。
目前,南海擁有中國馳名商標61件、省著名商標167件、省名牌244件和4個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另一項數據顯示,2016年,南海共制定發布各級標準54項,其中國家標準31項,行業標準18項,地方標準5項。
“南海已集聚一批創新資源,接下來,我們要積極鼓勵和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促進這些創新資源與南海的制造業深度融合。”顧耀輝說,但也要意識到,南海的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從產品品牌建設、企業品牌建設向區域品牌建設升級,提升區域品牌價值,打造南海制造品牌。
除了加快品牌建設外,南海將進一步通過標準引領,增強南海制造業“話語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作用,引導企業抱團發展,建立行業標準體系,特別是鋁材、陶瓷、鞋業、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要發揮好帶頭作用,爭創聯盟標準。”顧耀輝說,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制造業的冠軍聯盟,將南海制造業的隱形冠軍聯合起來,支持推動它們將自己的標準做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甚至國際標準。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