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回收工作將迎來黃金期

時間:2017-05-24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為響應綠色出行的號召,國家建立各項標準和規范推進動力電池回收步伐。

為響應綠色出行的號召,國家建立各項標準和規范推進動力電池回收步伐。5月17日國內首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即《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正式公布,據了解,未來的5年,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將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高峰。

針對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專業性不強、安全性差、入行門檻低、拆解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拆解規范》對動力電池拆解的場地、設備、作業程序、人員操作、安全性及儲存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而嚴格的要求。據預測,2018年將是車用動力電池回收的小高峰,屆時,在《拆解規范》指導和要求下,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會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避免因市場秩序混亂而阻礙電池回收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亟待規范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在2008~201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第一階段,新能源汽車銷售不到3萬輛,且80%左右都是公交車。通常新能源汽車5年左右會需要面臨更換電池的問題,對于高頻使用車型如出租車、公交車等,其換電的需求可能會縮短至3年。我國新能源車的市場集中爆發于2015年,因此大規模的換電浪潮來臨估計還要等到2018年以后。

“但即便動力電池還未大規模涉及到退役后的問題,動力電池梯次回收相關體系必須要提前完成布局。”比亞迪電池分廠副廠長孫華軍表示。因為,一旦動力電池市場進入到“退役爆發期”,那么這些電池將面臨“流離失所”的處境。

我國目前動力電池回收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沒有強制性的法律政策,雖然目前政府已經陸續頒布了一些政策法規,但是真正將責任落實,明確處罰細則的法規并沒有。第二,行業“多散亂”。電池品類規格多,生產企業多,車企多,回收企業零散,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動力電池集中規模化回收;第三,渠道難,市場不成熟。雖然,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刻不容緩,但是由于我國動力電池才開始進入回收高峰期,因此之前的市場并不成熟,中小企業貨源渠道成難題。

“此外,成本和盈利問題無疑是電池回收的主要障礙,回收工藝成本高,回收價值低,使得很多企業和資本望而卻步,而且像負極、錳酸鋰、磷酸鐵鋰系等正極材料本身價格就偏低,沒有回收的經濟推動力,很難保證動力電池的回收率以及資源和環保。”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銅柱表示。

他認為,形成規模效應是當下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突破點。亟待建立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和產業聯盟。對于行業而言,有利于形成規模效益,更集中有效的回收。

有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以及資源和環境保護。對于電池和車企而言,既可以解決自家電池回收問題,又不需要額外建立回收機構,增加企業運營成本。

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需梯次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研究所新能源試驗室主任王芳認為,對于電動汽車電池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需要梯次發展,才能真正做到綠色能源的推行。

王芳認為,整車安全的測試主要包括電控通信、電磁兼容、碰撞安全、功能安全以及緊急救援安全。

第一,整車安全的測試主要包括電控通信、電磁兼容、碰撞安全、功能安全以及緊急救援安全。其中,電磁兼容主要涉及人體防護,以及智能網連之后的綜合應用;碰撞安全與傳統車輛不同,電池箱輕微的位移與損害均會影響整車性能;此外,對于緊急救援方面,動力電池材料三元化的趨勢,提高的能量密度使得熱失控和熱蔓延速度控制難度提升,車輛的生產使用與路途運輸更要加強規范管理,尤其是夏天暴雨的涉水情況。

第二,充電安全涉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設計。電動汽車充電包含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兩大部分,可以分為4大類測試要求。一是充電連接裝置測試,涉及插頭與插座等裝置匹配;二是汽車和充電樁的單獨測試,利用特殊設備模擬車輛測試充電樁,或者模擬充電樁測試車輛;三是實驗車輛和充電樁的實車匹配測試;四是現場車輛與充電樁的實際匹配測試,涉及空載和滿載狀態下的充電效率設計。自從2015年到2016年年底,中汽中心分三批次集中測試了若干量車輛和充電樁,第一次16輛車和16個充電樁,第二次是20輛車和11個充電樁,第三次是7輛車和13個充電樁,包含直流和交流充電匹配測試,全國十多個城市會對現場各個城市的現場實際匹配,有助于電能質量對充電效率影響的綜合評估。

第三,電動汽車電池的安全評價體系。BMS的安全保護與故障診斷、電池包外殼的防護IP等級一級防腐、防延誤、防沖擊能力是國家測試標準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對于電池安全,只有做到電池內部在熱失控和熱擴散狀態下依然有效控制,才能保障系統安全。在測試的過程當中,電池的表現特征差異很大。比如超過65度或者是55度后,需要精準確定電池在模組中的安全級別,并控制子模塊間的傳熱過程。

第四,動力總成的安全測試評價體系。目前,行業的主要依據的是18488標準,以及28046等企業標準,但在實際評價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包括電機過熱、自保護功能、絕緣擊穿、密封進水問題的改進。在促進行業發展建設中,中汽中心更加注重建立從部件到系統的連貫測試評價過程考量,尤其是涉及動力總成層面,將會涵蓋對于電池、電機系統的總體匹配表現。

第五,電動汽車電池的可持續發展。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尤其涉及長期擱置電動汽車的安全隱患問題。目前,電動汽車質保期里面要求電池容量不得低于80%或者70%,但是實際上即使到70%剩余的容量還有很多,亟待的帶合理利用。此外,動力電池的二次利用包括全面的電池運行監控的系統、以及電池模塊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推行。對于電池運行監控的系統,需要對電池的編碼制度、利用階段指標參數的全年采集與準確監控進行整體設計。對于電池模塊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推行,一方面要考慮整車應用的通用性,另一方面要考慮梯次利用場所的便捷性,需要實現較好的結合。她提出,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需要梯次發展,才能真正做到綠色能源的推行。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以上內容有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儲能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