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濟性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汽車的綠色發展如今成為了各大汽車廠商主流的開發方向。自上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直至今日也沒有完全恢復。并且,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趨減少,新能源動力的開發成為了各大車企最炙手可熱的開發項目。
汽車產業一直以來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更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載體。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4月國內汽車產銷情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4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7306輛和34361輛,同比分別增長19%、7.9%,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0197輛和28570輛,同比增長26.1%和19.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7108輛,同比下降3.9%,銷量5791輛,同比增長26.8%。
相比較與過去龐大的燃油車市場而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提升還遠遠不夠。要知道在中國巨大的市場推動力和需求下,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供不應求,并在隨著市場不斷升溫,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有突破性進展,產量和銷量分布同比增長384%和343%。其中乘用車車型產量和銷量分別占全年的54%和63%。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再創新高,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個人消費領域已經打開了市場。
因此可以看出,盡管當前中國占據著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區域市場,它的出口占比概率上相對比較小,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從全球來看,整體電動汽車市場并不大;另一方面,歐洲、美國和日本等極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國家和地區,對車輛安全、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較高。相比而言,國內汽車品牌在此方面還要多加努力。在內銷方面,新能源汽車還面臨著很多問題,讓國內消費者顧慮重重。
不管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多么巨大,在發展初期還需克服一些問題,比如,產品設計的不成熟(電池性能和電池管理)、使用安全的疑問(充電安全、產品安全和人員安全)、車用動力電池綜合性能不強等問題,如何達到相關標準認證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等等諸多挑戰。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汽車產業想要追趕世界汽車產業可謂是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國不僅沒有放棄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還大力支持通過對新能源發放專用車牌布局,國內已經很多個地區對新能源進行補貼政策,在對未來新能源能夠全面通用補貼,這樣不僅能真正的對新能源形成政策利好,同是也是最大幅度避免騙補,更加有效的推廣新能源汽車,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真正實現良性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