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蔚為風潮,但不可否認地,大多數人仍停留在工業4.0就是物聯網(IoT)的認知程度,但其實物聯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雖然物聯網有助于制造商提高生產力和縮短從設計到上市的時間,但目前只有口袋深的大型制造商享受得到,中小企業有不少內部問題急待解決,加上缺乏資源和能力,只能在旁干瞪眼。
根據IoTTechNews報導,工業4.0整合了物聯網和其他相關技術,例如積層制造、機器人、高效能運算、人工智能(AI)、認知技術、尖端材料、增強現實(AR),以完成實體到數字、再回到實體的循環。
綜觀自動化CNC機具展覽,總是卯足全力宣傳工業4.0,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大多數參展廠商都在標榜物聯網功能,透過開放式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來連接云端應用,但客戶必須自己想辦法處理這些數據。
乍聽之下似乎沒什么好奇怪的,制造商本來就是負責制造販賣機器,不需要解決下游的實際問題,但CNC機具買家多為中小企業,不太可能有足夠的資源,來發揮機器的物聯網功能,況且中小企業必須先處理既有的內部問題,例如內部流程不佳、維護作業不良、人員流動率太高等,才有余力利用物聯網收集的數據來提高生產力。
即使中小企業克服了所有內部問題,仍有賴供貨商和客戶合作來完成供應鏈上下游整合,否則再怎么優化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CAM)流程都于事無補。
以鋼鐵產業為例,目前有4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制造過程中有高達30%的物料浪費,二是有高達50%鋼鐵加工設備閑置不用,三是人員流動率高達20%,四是質量低落和無法準時交貨。
工業4.0正是要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但物聯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是一套集中管理的科技方案,來串連并管理供應鏈的所有組織,這樣就可以把物聯網部署成本平均分攤。換言之,這相當于建立一個框架,讓制造商有部署的誘因,進而提高效率、利潤和顧客滿意度。更重要的是,這還可以降低整體生產成本、減少物料浪費、鼓勵就地生產、減輕勞工負擔,對社會和環境都有益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