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家公司的崛起預示著一個電動汽車時代的開啟,那么它一定是特斯拉。特斯拉的股價從2013年的34美元左右到現在的302美元,漲了近10倍,市值一度超過了傳統汽車巨頭,通用和福特,然而它僅僅是一家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而就在前幾天,騰訊以17.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特斯拉5%的股權,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
行業大佬紛紛試水電動汽車市場
對應國內,騰訊早早就和易車創始人李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以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了蔚來汽車。據悉,蔚來汽車將攜11款車參加2017年上海國際車展。其中純電動跑車EP9搭載了4臺高性能電機以及4個獨立變速箱,0到200公里加速7.1秒,極速313公里/時。快充模式下充滿電僅需45分鐘,續航里程可達427公里。
而樂視網早早就開始了互聯網造車,其掌舵人賈躍亭投資的法樂第于2017年1月4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首次發行電動車FF91,其在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可以達到700km。
而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在格力電器以130億人民幣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股東大會否決后,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截至今年3月31日董明珠持股達17.46%,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這一系列的消息似乎都在告訴我們電動汽車之風已起。
電動汽車核心電池成本不斷降低
根據統計:電池成本是純電動汽車最主要的成本,從2010的1000美元/kwh降到了2016年行業平均227美元/kwh。未來隨著電池技術的突破,繼續下降接近傳統能源汽車甚至低于傳統能源汽車都是可能的。
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主要是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近幾年爆發增長
我們討論純電動汽車和傳統能源車的優劣勢的時候,應該是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像曾經的手機取代有線電話成為主流通訊工具,可曾經的手機有那么多永遠無法取代有線電話的理由。龐大而笨重,有錢大佬得雇一個小弟扛著大哥大;沒有信號是常態,不像電話信號的穩定。當蘋果改變世界時,大家依舊對智能手機充滿質疑,非智能機7天的續航,而智能機至少一天一沖看似太不方便了。而現在呢?
現在純電動車和傳統能源汽車之爭和曾今的手機和電話,智能機和非智能機之爭很像。用辯證法的觀點,我們應該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而電動車續航問題不會是主要矛盾。
如果純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繼續下行,充電樁的建設繼續推進,似乎燃油車的優勢就越來越小了。然而,這一切又如此確定:十三五規劃中,要求實施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計劃,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混合電動汽車。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高低溫適應性等關鍵技術。建立相應的充電基礎設施,健全扶持政策。純電動汽車和混合電動汽車已經被寫入國家戰略了。
據公信部數據:2016年我國汽車的總產量超28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則是51.8萬輛,其中電動汽車是24萬輛,占有率不足1%。若是未來電動汽車占有率提升到50%,整個產業擁有巨大的機會。這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值得關注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