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業發展遭遇的天花板,家電企業尤其是格力和美的兩大巨頭的跨界與轉型動作顯得極其迅猛。
近日,格力電器面向全球首發了其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未來格力電器將緊密圍繞機器人和精密機床兩大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在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一批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
而家電領域的另一巨頭美的集團也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展覽會上宣布,該公司已經正式完成從傳統家電企業向科技巨頭的轉型。按照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的說法,美的已經不再滿足于外界所認為的家電公司,而是要成為一家全球的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科技集團。就在今年1月,美的集團宣布完成對德國機器在人公司庫卡歷時6個月的要約收購,今年2月,美的方面宣布已經控股以色列機器人上游企業Servotronix。
顯然,兩大家電巨頭將跨界的落腳點都鎖定在了工業機器人及工業智能制造產業上,兩者的“交鋒”與“賽跑”在家電領域之外又有了新的賽場和交集。隨著工業4.0的體系架構的推進,工廠自動化、無人化生產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潮流趨勢,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空間之大可以想見。從這點來說,兩大巨頭市場嗅覺的敏銳和經營決策的精準值得點贊。然而,兩者在發展路徑上又有著明顯的差異:一個是秉承一貫的創新精神,專注于自主研發,在核心技術方面花時間和精力去突破攻堅,打造出“掌握核心科技”的中國制造典型樣本。而另一個則是抓住智能化戰略的關鍵節點,在世界范圍內通過海外收購的方式,斥巨資整合利用國際優勢資源,迅速切入新領域,搶占戰略制高點。
對于格力、美的這兩條截然不同的跨界路徑,到底孰優孰劣?
現在判斷哪條路徑更可取,為時尚早。其實,我們現在也無需急于去否定或肯定哪一方,不管是自主創新還是海外資源整合,都是兩大巨頭在跨界中做出的可貴探索,他們卓越的判斷力、決策力、執行力都展現出了行業龍頭企業的大家風范。
當然,如果非要對兩種路徑做一比對和評價的話,我覺得還是一個辯證的角度更妥當。格力一貫地堅持自主創新,花時間、精力力求在新的領域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這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領軍企業獨有的境界和氣質。眾所周知,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提升中國智造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格力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敬佩。但也必須看到,如果沒有格力多年扎實的技術沉淀,從零開始埋頭鉆研,也有可能會加大新技術研發過程的風險,甚至可能錯失絕佳的市場機遇。當然,格力此次智能裝備全球首發,讓世人看到了格力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成功突破,這也再一次證明了格力的技術實力和堅持自主創新的可貴。
但是堅持自主創新與整合海外資源其實也并不矛盾。在全球工業智能化進程加速的現實情境下,美的成功收購全球頂級工業機器人制造商之一的德國庫卡,無疑為美的在全球工業智能領域迅速突破技術壁壘并實現規模擴張和資源互補鋪平了一條快車道。借助德國庫卡已有的技術、品牌、市場等諸多優勢,美的將有機會搶占工業智能化市場的先機。但也必須看到,這種海外收購一方面花費企業巨資,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加大財務風險與經營壓力。另一方面,對于收購方來說,成功收購只能說是完成了收購目標的一半。在收購完成后,收購企業還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艱難的整合,這一整合將涵蓋戰略、管理、財務、人力資源以及文化等多個維度。能否真正發揮協同效應,關鍵要看整合工作是否成功。此外,核心技術決定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花大價錢能不能真的買來核心技術,業內仍存在一定爭議。
從短期來說,購買國外先進技術加速跨界轉型,不失為良策。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應該在技術研發上狠下功夫,真正擁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才是競爭與持續發展的根本。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