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無人駕駛汽車 泡沫之下的技術創新者?

時間:2017-01-0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幾年前無人駕駛技術還僅限于谷歌,然而過去四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大小小的競爭者紛紛涌入了這個市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這座金礦讓眾多企業眼紅。

去年“機器人代人”成為熱詞,眾多企業進行大裁員,導致一大批工人下崗,一度人心惶惶。然而我們的擔心遠不止這些,無人駕駛技術如果成為可能,貨車將不需要司機,的士不需要人來開,一批人力又將下崗。

幾年前無人駕駛技術還僅限于谷歌,然而過去四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大小小的競爭者紛紛涌入了這個市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這座金礦讓眾多企業眼紅。2017年伊始,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像一把風口上的火苗即將鋪卷而來。正在進行的CES本是電子設備新品盛會,近年來的重點卻逐漸轉向無人駕駛汽車。CES(消費者電子展)對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狂熱程度,已然成為反映市場興趣的重要指標。

你大概還能記得起兩三年前CES的樣子,當時都在感嘆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怎么變成了底特律汽車展(每年稍晚于CES舉辦的汽車行業展)。的確,從那時開始,無論是科技廠商還是傳統汽車廠商,都在試圖呈現一個變革性的駕駛未來。

現在讓汽車“自動駕駛”已不是什么難事,更大的問題是如何實現這項技術的規模化——在被大眾接受且足夠安全的前提下,還要保證成本效益。

離第四級自動駕駛一步之遙

在CES上,你能夠看到無人駕駛的基礎技術更為成熟了。簡而言之,無人駕駛有兩條技術路徑,一條是依靠“觸覺”的,這條路徑依靠雷達探別周圍環境的障礙物,由于技術成熟,準確性較高,谷歌的無人駕駛車輛就是這個路徑的典型代表,但劣勢十分明顯,激光雷達的成本為商業化設置了圍墻。而特斯拉為代表的廠商更推崇于依靠圖像識別技術的“視覺”路徑,但一直以來也苦于識別精度的提高有困難。而GPU廠商英偉達(Nvidia)在此次CES上展示的就是他們在后一條路徑上所做出的努力。

“AI不僅是開車帶你到處跑,也能在開車時候幫你觀察四周,”英偉達CEO黃仁勛在Keynote上先是介紹了他們AI輔助駕駛系統“AICO-PILOT”:通過在車外部安裝四個攝像頭,完全監控車四周環境,在出現類似自行車這樣的障礙物時,系統識別出來,再通過自然語言提醒駕駛者。

除此之外,它還能夠通過車廂內部的攝像頭,對駕駛者做“臉部識別”、“頭部追蹤”以及“視線追蹤”等圖像識別技術,判斷駕駛者是不是專心駕駛抑或是在看手機,提醒駕駛者安全駕駛或者是激活輔助駕駛系統,在內部車廂嘈雜,還能通過“唇部識別”來讀出駕駛者的語音指令。不難看出,這套路徑完全是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緊貼英偉達的核心武器——基于GPU計算的深度學習。

和汽車自然對話

如果把汽車看作一個設備,像手機一樣的設備,在用戶和設備交流的智能和便捷性上,現代科技公司所提供的設備遠遠比傳統汽車廠商做得更好。在谷歌、亞馬遜甚至蘋果都開發出了能夠自由輸入的鍵盤、識別率非常高的語音助手工具,寶馬這樣的廠商還在使用汽車中樞旋鈕輸入,誠然它們在一臺又一臺概念車中展示了手勢輸入等等極具未來感的交互方式,但在已發行產品中,大大落后于科技廠商。

蘋果、谷歌發布的操作系統拯救了駕駛者。只需要把手機和汽車連接,手機系統就能夠通過Carplay或者是AndroidAuto投射到汽車中樞屏幕上,手機設備成為了你和汽車溝通的中介,汽車成為輸出端,使用更為智能的地圖導航、音樂服務,同時也能省花費去購買汽車廠商導航的支出。

而當智能手機進化到人機自然語言對話階段時,谷歌和蘋果之外的廠商亞馬遜找到了自己在汽車領域的機會,畢竟駕駛時是最需要語音交互的時候。蘋果的Siri率先讓用戶認識到人機對話的概念,比如告訴Siri想聽歌,或者是需要打電話給某個聯系人,而就在2016年前后,語音識別基礎技術有了較大進步后,谷歌、微軟和Facebook都更新發布了類Siri的語音助手。但Siri難以使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語音識別準確率低,對于中英文混合對話無法處理,無法進行遞進對話等等。而亞馬遜在過去兩年中通過銷售智能家居產品Echo已經證明了其語音識別功能,現在它們打算構建自己的汽車駕駛系統。

“他們會在今年7月左右發布自己的系統,和Carplay類似的系統,但具體是不是會發布單獨的應用以及他們如何和蘋果、谷歌廠商之間合作現在還不清楚。”就在這次CES展上,福特展示了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這已經植入我們本廠的操作系統,”現場工程師如此向界面新聞介紹。

亞馬遜作為語音識別的突出表現在汽車駕駛領域預計不難被用戶采用,對于說服汽車廠商想必也不會是難事,畢竟在過去兩年時間里絕大部分廠商都接受了谷歌和蘋果的合作,現在的問題是它以何種方式進入消費者手機,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和谷歌、蘋果合作。

只需要稍作回顧,你能夠發現一些熱炒的概念變得銷聲匿跡,比如在兩年前的CES上,寶馬奔馳都在展示汽車之間對話的概念,但到了今年少有人提及,但如果看得更遠,在無人駕駛時代這種對話或許必要。

而這些已經實現的未來技術背后也是基于大量基礎技術的進步,包括深度學習推動的圖片識別和語音識別,以及5G技術成熟所保證的汽車聯網的可靠性。

而實現這些未來,在體驗上向前邁出一大步又是由這些在垂直領域表現突出的公司多推動。

人駕駛將會是下一個風口?

不得不說這次的CES會簡直就是一場無人駕駛汽車大秀,給家無人駕駛技術讓人驚嘆,無人駕駛汽車激發了科技領域的熱情,在整個經濟形勢嚴峻、投資速度放緩之后,硬件創新,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刺激人們神經的又一個風口,但部分業界專家認為,對這一領域還是要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但這是否是泡沫之下的技術創新者?他們相信無人駕駛汽車會逐步的到來,近一兩年不太可能馬上實現無人駕駛,但會從一些智能輔助功能開啟。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