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進門“刷臉”構筑“科技護城墻” 提升居家安全

時間:2016-11-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11月3號,家住重慶巴南區海天花園小區的李婆婆回到小區時,既不掏鑰匙,也刷卡,而是掏出了手機。只見她點開微信,打開了一款APP,輕輕用手指滑動手機屏幕,小區大門就開了。

11月3號,家住重慶巴南區海天花園小區的李婆婆回到小區時,既不掏鑰匙,也刷卡,而是掏出了手機。只見她點開微信,打開了一款APP,輕輕用手指滑動手機屏幕,小區大門就開了。小區的大爺大媽們紛紛圍過來,嘖嘖稱奇,李婆婆現場教起了幾名大爺大媽玩“手機開門”。這是重慶巴南區公安分局推進“1+5科技護城墻工程”,給小區住戶帶來的快捷與方便。

構筑“科技護城墻”提升居家安全

巴南區公安分局治安支隊介紹,目前,入室盜竊案的作案手法,主要有技術開鎖和攀爬入室兩種方式。巴南區老舊社區多、技防水平差、侵財發案高、群眾安全感低。巴南區公安分局引入科技創新,運用智能門禁將一棟棟單體樓和一個個物業小區防控起來,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1+5科技護城墻”工程被列為了巴南區2016年、2017年重點民生工程。這項工程由政府主導,巴南區公安分局具體負責實施。從去年4月巴南區公安分局試點智能門禁系統以來,老舊社區代表的李家沱合建社區,以及物業小區中的江南華都、海天花園先后對門禁系統進行了改造安裝,成為全市首批升級為聯網智能門禁系統的居民區。

開門不用鑰匙不用刷卡只需“耍手機”

11月3號,重慶時報記者跟隨巴南區治安支隊民警來到海天花園小區實地采訪。小區老居民李章素婆婆,今年76歲,家住小區4單元。她剛剛買菜回來,來到小區大門,李婆婆不掏鑰匙,不刷卡,而是玩起了一部智能手機,她輕點手機桌面上的APP,然后輕輕滑動手指,門就開了。

李婆婆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很安全,很方便,再也不用擔心沒帶門卡了。

民警介紹,通過對小區出入口、每棟樓的出門口進行改造安裝,從而升級為聯網智能門禁系統。升級后,小區的住戶,憑身份證領卡,民警將把住戶信息錄入系統,住戶在領卡時,就可以通過掃描下載一個門禁系統的APP,憑登記的住戶信息,即可登陸注冊,然后就可以憑手機進出小區了。

升級后的智能小區,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可以通過刷卡進入小區;年輕人直接通過手機開門。通過手機開門,要開啟流量。門禁系統也會發送一個wifi熱點,住戶不需要使用流量,也能通過手機開門。

人臉識別非小區住戶進小區困難了

安裝了這個系統之后,如果家里來了客人,怎么給來訪者開門呢?民警介紹,來訪者到小區大門后,主人只需通過微信發一個鏈接給他(她),來訪者輕點鏈接,即可開門進入小區,十分方便。

民警介紹,“1+5科技護城墻”工程另一個特點是,每單元的樓道口,都將安裝兩個監控探頭,一個是監控進出小區的人員情況,一部是對著門,防止有人對門進行破壞。

這兩組攝像頭采集到的信息,將實時傳回分局的監控中心。每個人進出小區時,攝像頭會對進入的人進行人臉識別。小區登記了的住戶,系統會自動過濾掉。但是非小區住戶的陌生人進入小區,系統會自動采集來訪者的人臉信息,并保存進系統。

截止目前,巴南區已有36個小區安裝了聯網智能門禁系統,惠及32029戶,143244人;下一步,巴南區計劃安裝60個小區,5萬余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