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當下汽車圈什么最火熱,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當之無愧。前者有特斯拉引領風騷,而后者,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行業大趨勢下各路資本都想乘著這股東風,在智能汽車領域占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我國對智能汽車行業一直是十分重視,據悉,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智能網聯汽車的國家級聯合創新中心,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
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巨大
全球及中國的汽車銷量保持一定量的增長,中國更是連續七年成為全球汽車銷量第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發展研究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汽車年產銷量將突破一億輛規模,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也將達到3000萬輛,將占全球30%以上份額。
從全球格局來看,發達國家已經將汽車產業的發展藍圖確定為要實現基于網絡的設計、制造、服務一體化的數字模型。我國,也完成了“中國制造2025”十年規劃,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汽車智能網聯將作為汽車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智能網聯給產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這將成為下一個技術關口。而技術中心的確認,將成為下一輪技術關口突破的臨界點。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樣,無人駕駛產業化也將在5-10年內形成爆發期。
產業化面前仍有幾點難點
雖然自動駕駛如火如荼,但是自動駕駛的產業化之難,也成為業內共識。在國內,雖然除了沃爾沃XC90是量產車,已經實現二級自動駕駛,其他產品仍處于在封閉測試區進行各類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主動安全輔助系統等與無人駕駛相關的技術演示階段。
中國的道路狀況更加復雜,無人駕駛除了要求技術成熟,還受道路狀況、行人素質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我國無人駕駛實現的阻力更大在于軟件。即便硬件方面趕超了,在軟件方面仍有‘一代人’的差距。
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級聯合創新中心對行業有導向作用,有利于推動產業化體系的建設。隨著技術路線的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新一輪的布局已經啟動。智能汽車已是大勢所趨,并且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