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無窮的,而培養創造力也是最重要的。
在中國,工業機器人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初,那段日子里,我們還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自此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工業機器人應用高潮,尤其在日本發展更為迅猛,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同時補充了“日益短缺的勞動力”。
再進入80,90年代又形成了一股工業高新技術的浪潮,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和技術進步的熱潮之下,先后研制出了點焊、弧焊、裝配、噴漆、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各種用途的“工業機器人”。自此,工業機器人的身影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與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
京東擁抱智慧物流,開啟人工智能先進技術。
10月14日,2016京東杯X機器人挑戰賽在北京交通大學啟動。京東首次對外發布了“物流機器人研發、應用與開放的戰略”。
京東將工業機器人進行智慧化改造,通過自研的技術成果,賦予工業機器人智慧,能夠自動識別商品,結合不同場景自主完成諸多操作,而無需人工干預。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一系列技術,幫助工業機器人實現智慧化。
自動化物流,未來將會被智慧化物流替代。
的確,工業機器人在傳統行業應用廣泛,但一般只是起到自動化的作用,與智能化運作還存有很大區別。
從京東等電商不定期的熱促環境之下,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物流,在生產、揀選、碼垛、包裝、驗貨等倉儲環節上,缺乏優質的解決方案,不僅耗費人力成本,還耽誤用戶及時收取商品時長的效率。
突破傳統瓶頸,刷新傳統物流形象。
京東智慧物流負責人、X事業部總裁肖軍認為:除了不斷的測試迭代京東將近幾千萬的SKU(商品種類),機器人通過自主學習,可以不斷進行不同的場景訓練,通過每天的運行,讓機器人不斷的去學習,從而擁有越來越強的自主判斷能力,以應對更為復雜的作業需求。進而打磨成新型的物流配送智能形象。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以機器人為主導的智能物流配送體系。可能你會發現辦公室前臺,或者家門口召喚你的快遞小哥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窗外飛來的一架抓取著商品的“無人機”(取決于城市不同制約),又或者在單位門口,校園,等配送點上停靠著一輛萌蠢的“無人駕駛車”,不但能夠把心儀的商品送到自己面前,還能夠為你展示各種驚奇的商品,令你欣喜若狂。
同時,在京東自研發的“智慧倉庫”內,一件一件的商品正在被智能機器人碼垛、揀選、打包、搬運,等待著這一系列智能化的工序安排,機器人在倉庫內來回穿梭,互不影響,相互協作,無論倉內環境如何變化,機器人們都能通過自己的智慧來從容應對。這種智慧化場景,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物流魅力,也看到了京東在未來倉儲物流的運營能力上,通過與機器人與大數據運算升級配合,建造成物流帝國般的前進步伐。
智慧物流,是電商先行的必經之路。
智慧物流其實聽起來相當概念,想要實現這個問題或許牽扯到許多問題。但是擁有強大自建物流體系、自有物流實驗室及產品運營理念的京東來說,其實早有規劃。
比如無人車送貨,當客戶通過京東APP完成下單后,它會依據貨物的配送地址,通過人工智能測算與GPS導航系統連接,測繪出已知的快速的送貨道路,將商品有效的送往客戶收貨的所在地。當客戶接收到無人車發出的取貨通知后,出了門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看到無人車在原地等待客戶了。
京東對物流技術的研發尤為看重,京東的無人車從傳送距離,到衛星GPS定位,小到幾毫米的距離都經過了嚴苛的精準計算,確保行駛的安全和對路人的保護。而且在無人機的機型上也有兩個突破,無人機的重點是里程和載重量上的提升。為了提升最大的公里數,這次技術上研發了一款可變角度類似于戰斗力的那種無人機(無人機以農村和村鎮為主)。
很多企業都在考慮智能技術價值,京東亦然。
先行者,必然會在前進的道路進行環節上的補充與思考。在技術完善的同時,也要適應社會的環境制約,以及各種細節上的技術應用,這是我們對京東的期待,也是筆者所認為京東先行服務思維的超前價值。
我們堅信社會文明與科技時代的變革,會帶來不一樣的火花。傳統物流與技術文明的更替,也正逐步取代原始勞動力。所以從科技,從人力成本之上的宏觀角度來看,未來京東的物流配送,絕非是以速度優勢取得用戶信任。
近兩年,機器人的發展不可窺視,京東一直加碼的“無人”技術,是有力打造未來智慧物流中心的絕對主角。
除了布局一系列“無人”技術之外,肖軍還透露,京東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著手布局磁懸浮技術在倉儲物流方面的應用,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倉儲運營效率并大幅降低能耗。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