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智造讓紡織服裝業更“智慧”

時間:2016-09-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上,企業家、設計師和市場分析人士等匯聚一堂,圍繞服裝業怎樣實現“中國智造”話題,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當前,中國服裝業面對激烈競爭形勢和爬坡轉型壓力,開始踏上“中國智造”之路。全行業正通過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努力革新自身面貌,進而引領消費、改變生活。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上,企業家、設計師和市場分析人士等匯聚一堂,圍繞服裝業怎樣實現“中國智造”話題,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技術變革:讓產業更加“智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要是技術革新?!敝袊b協會會長孫瑞哲在峰會上說,當前,智能技術和模式正重塑服裝業,為傳統的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

環顧國產服裝業,從業者的努力已結出許多碩果——

每一個想法都得到滿足、每一件產品都打上唯一的標簽。依托云數據和云制造,當前的服裝業可以在流水線上實現個性化定制,實現點對點的柔性供應。

電腦讀取個性數據、智能機床精準剪裁、自動匹配面料輔料……在報喜鳥(4.710,0.00,0.00%)智能制造工廠,機器也能實現個性化量體裁衣。依托智能設備,不僅裁剪效率提高5倍以上,定制生產的產量還從每天600件擴大到1200件,合格率也大幅提升。

“以前根據代理商預判產量,現在直接對接用戶,完全不用擔心庫存?!眻笙缠B集團董事長吳志澤說,發展智能制造可真正實現以銷定產、精準供給,突破行業高庫存、低周轉、高渠道成本的瓶頸。2016年,報喜鳥預計實現定制業務收入8億元。

技術革新并不局限于制造領域,在產品研發、創意設計等環節都有巨大的潛力。國內知名內衣品牌愛慕集團近日發布了帶有高精度傳感器和芯片的智能內衣,可對心率進行“秒級”監測,放大了產品的附加功能。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王喜文指出,從“制造”到“智造”,國產服裝業正打造新型制造體系,推動產業提質增效、邁向中高端,領工業轉型風氣之先。

模式變革:與消費者更加“親密”

“商業市場的不變法則,是善待每一位消費者。所有模式的變革,都須瞄著與消費者建立更加‘親密’的聯系。”國內女裝品牌之禾董事長葉壽增在峰會上說,無論是利用網紅營銷還是通過買手體驗,核心都是減少冗余渠道,直接與消費者對話。

近期,多個國內服裝品牌縮減了代理商、加盟商和百貨渠道,加大電商平臺布局,有的甚至通過簽約網紅做線上營銷。

復旦大學教授盧曉在峰會上說,得益于D2C、C2M等一些新模式的出現,廠家能夠切身感知市場需求變化并迅速反應,鎖定有效需求,提升有效供給。

除了拉近距離,如何為用戶提供更高層級的引導式服務,是服裝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許多服裝制造商正努力摒棄舊思維,向生活方式的內容供應商轉變。

在快節奏的當下,茵曼特意推出“棉麻藝術家”,涵蓋服裝、箱包、飾品等多方面,旨在用天然的面料、簡約的造型,助力消費者體驗舒適的“慢生活”。

此外,共享模式正在服裝業試水,醞釀著一場新變革。如整合行業閑置資源,實現產能共享;創建產業平臺,實現創意共享;通過服裝租賃和回收利用實現產品共享等。

孫瑞哲說,共享模式有助于匯聚和融合資源創意,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減少重復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

品牌變革:尋求價值與文化的認同

“和一件產品相比,人們更愿意為情懷買單?!睂O瑞哲說,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者對產品的文化和心理認同至關重要。讓消費者對品牌有期待、有依賴,方能搶占未來市場。

曾是加工代名詞的中國服裝業,如今越來越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從賣產品、賣服務到最終輸出文化,“中國智造”的招牌正被拓出更多內涵。

近年來,一家名為“方所”的書店在文藝青年中“走紅”。而這個集書籍、服裝、咖啡、展覽為一體的文化空間,竟出自一個名為“例外”的服裝品牌之手。例外董事長毛繼鴻認為,企業要把視角擴展到生活,用全新理念做時裝—設“方所”,就是要提供一個文化和藝術的平臺,將時尚與傳統文化融合,讓消費者找到衣服之外的更多認同感。

除了例外,之禾、愛慕等服裝品牌也紛紛成立了生活空間,將“美學”和“藝術”融入商業之中。

在這些創意之外,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品牌加快走出去,在國際時裝周、展會上亮相。他們將東方風情與西方韻味結合,越來越顯出國際范兒。此外,不少國內服裝品牌在海外成立公司,通過聘請世界頂級品牌的版師、設計師等,為產品注入更多元的價值理念。

“要以科技、模式、文化構筑起來的‘創新三角’為基石,煉就品牌發展內生新動力,開創中國時尚經濟的新時代。”孫瑞哲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