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可再生能源更經濟 中國能源不應再“棄綠”了

時間:2016-08-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

“風能和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屬于一次性投入,使用時是免費的。雖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但大量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已經建成卻不使用,就是純粹的經濟損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保爾森基金會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表示。

在中國,由于政府定價、市場缺失等多種原因,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導致多地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棄風、棄光、棄水問題逐年加劇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的擴大,中國新能源市場消納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棄風、棄光包括棄水問題逐年加劇,已成為當前制約新能源發電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2015年,美國的風電并網容量僅為中國的58%,但風力發電量卻超過中國。侯安德稱,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棄風限電導致的電費損失累計約510億元人民幣,多消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4.3億噸原煤。

以河北省張家口為例,該市已被列為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贏得2022年冬奧會的聯合主辦權,雙方都致力于把這一屆冬奧會變成綠色冬奧會,這就包括要大幅度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之前張家口城市規模較小,用電需求并不大,不足以完全消納本地的清潔電力,導致張家口棄風率一直居高不下。

史立山表示,在加強跨區輸電網的建設,完善落實支持新能源發展政策方面,國家能源局也做了很多技術和管理上的探索,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在史立山看來,新能源發展必然要擠占常規能源發展的一些市場、空間,在當前用電需求增長非常緩慢的情況下,這一矛盾會更加突出,因此存在一個重大利益的調整問題。

“燃煤電廠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未來幾年,中國政府顯然要處理煤電行業的閑置資產。”侯安德對記者表示,中國面臨的困難很多,不僅在新能源的運營方面,在立法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變革。

保爾森基金會的執行主任莫爭春則認為,京津冀地區是最有潛力解決棄風問題的地方,“探索出來的很多經驗,可以到其他省去復制”。

可再生能源其實更經濟

風電和光電不需要更多技術“突破”,就可以實現經濟效益。世界上風力和光照充足的大部分地區,風能和太陽能已經實現平價上網。美國今年沒有再建新的火電廠,以當前價格和技術水平來看,只有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還有經濟效益可言。侯安德斷言,煤炭開采企業和燃煤電廠將逐漸被淘汰出局。

然而在中國,由于調度系統的偏差、電力現貨市場的缺失、以及政府設定電價的做法,使人們誤以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比燃煤發電更貴。

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加上電力調度系統改革,侯安德認為這些將有助于糾正這種偏差。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政府已經承諾推動綠色電力調度。綠色調度是經濟調度的一種形式,在燃料和其他邊際成本之外,還考慮發電的環境成本。

如果把燃煤發電污染空氣導致的大量疾病和致死人數計入成本,只能更加凸顯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侯安德表示,即使不考慮環境成本,只要電力市場改革道路正確,風能和太陽能眼下在中國仍是經濟的發電資源。

睿博能源智庫高級分析師戴翎松強調,可再生資源的運行成本幾乎是零,所以“我們應優先考慮發展可再生能源”。

借鑒德美經驗

從德國來看,在某些時段,太陽和風能都非常充足時,太陽能、風能幾乎占到整個德國所需能源的85%甚至90%。

侯安德介紹,中國棄風率高達15%,但是德國的棄風率大概只有1%,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這一數字甚至低于1%。

實際上,美國得州2009年棄風率達17%,與中國現在的狀況差不多,隨著政策調整,其風能裝機容量翻了一番,同時棄風量也大幅下降。

侯安德表示,解決棄風問題,需要有很大的改革決心和投入,包括對于電力系統的控制和調度政策也要進行調整,還要考慮到配電網的建設成本。

美國Brattle咨詢公司分析師楊穎霞在對美國得州和內蒙古的比較研究中注意到,輸電線路的鋪設,對于解決可再生能源整合、降低棄風率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國家能源局已批準建立4條輸配線路,這些都是連接內蒙古和其他地區的,楊穎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努力。

現在火電廠仍然是中國發電的主力軍,展望未來,楊穎霞稱,如果我們能夠將更多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并網,整個電力使用將會變得更加綠色、清潔。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