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創新技術和服務覆蓋的至臻追求,愛普生工業機器人家族再添新成員——新型折疊手臂N系列機器人于4月19日舉辦的2016愛普生創新大會正式亮相。同期展示的另一款概念型機器人——自律型雙臂機器人引起了媒體的層層圍觀,它可以“觀摩、感知、思考并重現”,預示著智能自學習機器人正在加快腳步,邁入工業領域。
自1981年愛普生工業機器人應精工手表的裝配生產需求而生,不論是傳統的G系列四軸機器人,還是LS和RS兩個系列的SCARA機器人,以及C系列六軸機器人,加上最新發布的折疊手臂N系列機器人,都繼承著愛普生“省小精”的遺傳基因。2015年,愛普生工業機器人業績較上年增長78%,在中國發展的短短6年,裝機量已達1萬套。是什么造就了愛普生機器人的不俗業績?譚渭清先生說,這得益于對產品和行業的專注,不盲目擴張,將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
愛普生工業機器人——新品N系列應用場合大大增加
N系列機器人的宣傳語是“折疊手臂”,因為他的手臂和字母N是同一個形狀,是“省小精”的最新代表。折疊,意味著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里可以裝得下一個比較大的機器人,也代表他可以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空間里,去做到原來同樣背景、同樣復雜機器人做的工作,甚至可以覆蓋更大的區域。
圖: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業務總監譚渭清先生
N系列機器人手臂結構的設計,是能夠保證它在精度性能跟四軸機器人差距極小,而且保留了六軸產品本身的柔性特點:一方面可以繼續做組裝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去做更多的應用。“例如手機綜合測試工作站,目前全部是人工操作,如果采用折疊型機器人,用臺式安裝的方法,就可以對應各種各樣的測序機,而且測試機可以擺放多層,在非常小的空間里就能做到目前可能需要兩米、三米臂長的機器人要做的事情。”譚渭清先生對于N系列機器人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甚至預言,N系列不僅在工業市場可以大顯身手,在商業市場也將有超凡表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藥房采用這款機器人進行配送、分選,準確率和速度將會有很大提高,他的出現為我們開辟新市場打開了一扇窗。”
愛普生工業機器人——精密制造的差異化特征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噴涂、焊接、組裝、分揀、搬運、碼垛等環節,以重型、大型機器人為主,應用于汽車、物流、電子類產品行業。愛普生工業機器人卻以輕型、小型工業機器人服務3C行業,以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將力傳感技術和視覺技術融入工業機器人,以其高速度、高精度特點在3C領域快速占據了精密制造的裝配自動化市場。
中國汽車制造領域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機器人成本占比在25%-30%左右;在3C領域卻并不如人意,自動化率大概在5%,機器人只能實現某道工序或者某一工作站的自動化,成本占比在整體自動化采購成本中為25%左右。這一現狀說明國內3C領域,機器人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也說明這一領域中,有很多難點和痛點亟待解決。
國內3C領域自動化水平發展極不均衡,有最高端并且是國際領先的,也有非常多中低端應用狀況。將國外成熟的產品和方案直接照搬顯然是行不通的,一方面受限于成本壓力,另一方面目前的工藝水平與設備所需的配套水平不一致,這都是瓶頸。當然,這并不是說工藝水平低就沒有辦法自動化,相反,用自動化可以有效提升工藝水平。
“這需要指定一個切入點:是成本考慮優先,還是技術考慮優先。”譚渭清先生指出,客戶選擇不一樣,方案也要進行不同的調整:優先考慮成本,就供應中低端簡單的自動化產品;技術優先的客戶,就可以設計一些自動化單元,或者是整線自動化這些技術水平較高的方案。譚渭清先生給出的建議非常中肯:“在工廠進行自動化升級的時候,不用一步走得太大,可以根據企業的狀況選擇適用的方式。”
隨著小型機器人應用的拓展,系統集成方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小型機器人的系統更加復雜,小型機器人在整套設備的占比很少,所以對系統集成商的技術水平和組織規模要求很高。“自去年以來,出現了市場變化,即中小集成商也可以集成同樣的設備,這說明市場需求更加廣泛,精密制造有了更多的市場機會。”譚渭清先生坦言道。
愛普生工業機器人——助力批量客制時代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用工短缺已經成為制造型企業頭號難題;同時,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對上市周期、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能源效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對機器人等重點高端裝備產業的引導、補貼、獎勵等政策趨于全面完善。多重因素下,未來機器人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據機構估計未來5年內,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銷售總規模將近2000億元。
在火熱的市場背后,也應當看到,目前機器人只是做一些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到的工作,在特定的需求里做自動化的角色,并不能夠完全替代人進行自主思考和判斷。愛普生的自律雙臂機器人是一款引領工業機器人潮流的產品,是未來的產品,不僅僅是機器人硬件本身的革新,也結合了視覺、壓力傳感器等原創技術。“這還遠遠不夠,自律機器人做了一些更前瞻性的開拓,可以從觀摩開始,然后感知,再到思考,最后重現,已經實現了自學習。”
自律機器人來自日語的翻譯,國內稱為智能機器人。愛普生機器人自主學習能力是怎么實現的?首先從硬件方面做了一個更廣范圍的整合,比如說壓力傳感器是觸覺的整合,兩只眼睛是3D相機和手腕上的視覺進行整合,能夠進行整合的前提是提高工作的精度,這是第一層。更深層次就從軟件方面進行深度開發,類似于AI,就是人工智能的開發路徑。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最終實現自學習特性。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快速的發生的變化,對于個性化和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勁,在這樣的背景下,精密制造業也需要逐步由大批量標準化生產逐步過渡到小批多樣的批量客制化生產,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未來的愛普生機器人將不斷的推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技術,來助力批量客制時代。
愛普生工業機器人——補齊工業行業應用短板
愛普生是唯一一家來自于3C行業的機器人廠家,并且所有3C產品都由自己生產,沒有做EMS或者OEM的,這樣的背景使得愛普生對3C行業的制造非常清楚,基于這樣的經驗做出來的設備一定是這個行業最適用的,這是一個優勢。
譚渭清先生對于愛普生面對的挑戰也毫不諱言:“我們是新興的機器人廠家,過去在重工業、汽車行業這些傳統的機器人應用行業已經達到基本飽和,新興的機器人行業目標是要替代人,這些行業是我們面向的目標市場,較大的難度在于怎樣有效提升客戶的制造工藝,怎樣提升生產效率,怎樣從工藝升級的角度來幫助他進行自動化。”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有些機器人的廠家加入了價格戰。譚渭清先生充分理解其他廠商的行動,但同時他也坦言愛普生更傾向于有規劃的調整價格。“降價的行動不能脫離本質,即為用戶解決問題、創造更多價值。作為企業,更要考慮降價以后的產品出路,營銷體系的變化,以及如何滿足用戶需求、持續創新開拓。如果這些準備能做好的話,我相信價格戰已經不是問題。”
面對3C和4品(即輕工行業),以及新能源等新興市場,愛普生建立了一種新的銷售模式——增值方案商,是一個以銷售或者貿易為起點,而且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附加價值的一種銷售模式。在工業領域機器人最終替代人,中間還有一個重要的階段那就是解決方案階段。愛普生正在做哪些努力?譚渭清先生說,通過深入了解行業需求,積累行業解決方案,形成通用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來實現工藝位置的提升,從而實現標準化積累,這個過程是必經階段。
后記:雖然愛普生工業機器人不便透露2015年業績,但筆者了解到,愛普生的四軸機器人的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超四成。愛普生正在積極綢繆,專注擅長的行業做精、做專:硬件上做基于PC的控制器,留有更方便的接口;軟實力方面儲備專業人才。正如2016年愛普生創新大會上精工愛普生公司總裁碓井稔先生所說,作為一家專注于為現實世界創造價值的企業,愛普生將以“省、小、精技術”為基礎,在智能科技、綠色環保和卓越表現等方面為顧客創造價值,傾力創建一個將人、物與信息互聯的新時代。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