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如何為工業機器人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時間:2016-06-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工業4.0的進一步發展,推動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工人,人工成本增加給企業帶來負擔也使得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各地紛紛結合自有優勢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那么,面對發展熱潮,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該如何發展呢?

隨著工業4.0的進一步發展,推動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工人,人工成本增加給企業帶來負擔也使得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各地紛紛結合自有優勢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那么,面對發展熱潮,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該如何發展呢?

針對工業機器人產業應如何發展這一問題,從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意義、發展現狀、面臨挑戰、發展建議四個方面,來探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策略。

工業機器人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推手

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大量應用在汽車制造、機械加工、電子電氣等領域。未來還將朝向家電、石化、服裝、食品、橡膠、軌道交通等行業拓展。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將推動制造業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級。同時,伴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不斷深入,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會進一步推動,市場擴展的速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通過壯大工業機器人自身產業,拓寬下游應用領域,進而優化傳統產業結構,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和品質提升,實現轉型升級。因此,工業機器人是我國制造業轉型與提升必不可少的高端裝備,也是其他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持續增加,產業規模日趨增長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領域各類熱門產品不斷涌現,全國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國汽車及零配件行業和消費電子行業都需要大量的工業機器人設備。

從企業投資角度來看,瑞士abb、日本fanuc(發那科)、日本YASKAWA(安川電機)、德國kuka(庫卡)這四大工業機器人行業巨頭都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其中,安川電機除成立中國公司外,還投資中國本土廠商(杭州凱爾達機器人),通過本土化合作,進一步開拓市場。

總體來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也將成為高端裝備的重點領域之一。

工業機器人發展面臨設計、技術、人才、模式等挑戰

第一,缺乏頂層設計。工業機器人產業有其技術密集、下游市場豐富、配套服務齊全的要求,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發展。現在中國機器人企業遍地開花的情況,實際是缺乏頂層設計,急功近利的表現。而這種粗放式發展模式,必將引起產業發展的不順暢,企業難以做扎實基礎,導致行業提前進入洗牌期。

第二,技術支撐不足。工業機器人技術屬于綜合型、跨領域復合技術,嚴重依賴于國家整體技術水平。我國精密制造整體水平不高,關鍵零部件技術缺失,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高精密減速器方面與國外技術的差距尤為明顯。這種局面造成國產工業機器人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影響到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嚴重制約了產業走向成熟及國際競爭力的形成。

第三,專業人才匱乏。我國有近百家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究生產的高校院所和企業,現行的體制造成各家研究過于獨立封閉,機器人研究、研發分散,未能形成合力,產學研各自為戰,無統一標準,低水平重復研究,而基礎技術體系的普及、共享及高端技術的研究還不夠。

工業機器人產業既需要技術人才,也需要專業性的管理、運營、產品人才。由于目前這一類專業人才短缺,使得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與成型產品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造成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下,產業增速發展不明顯。

第四,生產模式固化。中國目前的裝備制造業以組裝為主,缺乏技術含量和創新動力,是世界的“制造工廠”而不是“創造工廠”。工業機器人的介入,會改變原有的生產流程和生產模式,這使得在低端制造業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固有思維短期內很難接受革新式的生產方式。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人力成本仍然相對較低,除了大型的密集生產之外,使用機器人仍然是一項較大投資,而且定制、安裝、折舊和維修等費用超過了人工成本,帶來的利益不足以沖抵投入,因此國內企業對使用機器人持有疑慮,產業難以迅速壯大。

政府和企業應合力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

針對當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基礎與現狀,以及發展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頂層規劃設計,聯合企業共同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實現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跨越發展,離不開強大技術的支撐。因此,一方面要針對現有技術進行梳理,加大培育自有核心技術的力度,保證核心技術的自有知識產權化,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采取積極措施,主動引入對產業發展有利的國外先進技術,形成完備的相關技術供給渠道,保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