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從全球范圍看,未來礦產資源新增需求和新增供給主要在海外,我國國內需求在未來十年仍將維持高位,但增量不大。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探礦者年會上,國土資源部地勘司司長王昆指出,我國礦產資源新增供給主要彌補現有產能衰減,將來的資源緊張可能是輸入型的,因此,我國地質工作將實現以資源為中心向資源和環境并重的重大轉型。
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礦產研究室副主任崔榮國指出,全球經濟在2009~2010年前后出現巨幅波動,直接導致了后來的礦業經濟震蕩,至今還在影響著全球礦業的發展形勢。全球礦業低迷期將持續5~10年,礦產品價格低谷期將持續1~2年。從地質勘查投入資金來源情況分析,我國礦業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直接表現是地質勘查投入的下降。從數據統計來看,我國地質勘查投入無論是來源于社會資本還是財政投入,自2012年投資超過1200億元峰值后,2016年雙雙持續縮減。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非油氣勘查投入約328億元,同比下降19%。從采礦業方面看,2015年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8.8%,回落9.5%,為2013年以來最低,利潤同比下降23%;從礦產品貿易方面看,我國貿易量大幅萎縮,2016年1~2月礦產品貿易總額為1116.50億美元,同比下降25.1%;進口額為653.54億美元,同比下降25.0%;出口額為462.96億美元,同比下降25.1%。
崔榮國認為,當前礦業正處于低谷期,非燃料固體礦產勘查預算連續兩年下跌,預算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經濟復蘇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投資者情緒緊張、重要礦產品需求前景不明朗以及價格持續下跌等,但從世界范圍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量仍穩步上升。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礦業受全球經濟結構性調整、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整體表現欠佳,基本延續了過去三年以來的發展頹勢,突出表現為初始資源發現不如2015年同期、中小型礦業融資困難。同時,整個行業還面臨著投資、價格、利潤、需求的下降,以及成本上升等諸多難題。
在人類歷史及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礦業經歷了初始發展階段(礦業0.0)、掠奪發展階段(礦業1.0)和共贏發展階段(礦業2.0)。崔榮國表示,當下,礦業將進入2.0時代,其本質是全方位利用,其共識是合作共贏,未來5~10年,將是我國利用國際市場增強礦業發展實力的最佳時期。
堅持綠色勘查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彭齊鳴表示,“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經濟新增長極的出現、國際產能合作的蓬勃興起、科技創新的加快推動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我國乃至全球礦業仍然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新的合作模式必將開辟新的領域,帶來新的拓展契機。
王昆認為,當前,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已得到緩解,但資源約束還將長期存在,保持國內必要的資源保障能力是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壓艙石。同時,新發展理念對地質勘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發揮制度優勢、引導和動員全社會追求長期目標的重要舉措。
中國礦業聯合會地勘協會執行會長盧進表示,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標志著協同作戰、綠色發展將是礦業經濟今后一段時間的主題,地勘行業要充分考究“大地質觀、大資源觀、大生態觀”的精髓,跳出礦業圈子,將地質服務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建設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主業結構為重點,以調整產業布局為方向,打造全新經濟增長極。對此,王昆認為,我國地勘行業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努力做先進理念的領跑者;要堅持推行綠色勘查,努力做建設美麗中國的踐行者;要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努力做保護生態和保障資源的雙贏者;要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做大自然的呵護者。
資源配置要百花齊放
根據各種礦產品價格漲跌趨勢,可以判斷出全球礦產資源需求將持續緩慢增長。崔榮國指出,我國礦業將經過自我消化期、調整期和蓄力期,進入轉型期。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預測,未來5年,東盟、印度、巴西等地區是我國主要礦產資源需求的重要接替者,資源需求將處于上升態勢,也是我國相關產業轉移的重要地區,礦產資源相關產業應積極“走出去”,分享后續工業化過程中的紅利。在具備實力進行擴張時期,國內外并購成本低、獲取礦業權容易、優良資產不斷出售的良好時機,將為我國礦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崔榮國表示,自2008年起,發展中國家的大型公司開始逐步參與資源全球配置。當下,我國礦業企業要主動轉變“走出去”的理念與方式,為繁榮全球礦業,從以全資和控股為主向全資、控股、參股并重轉變,從以勘查、開采為主向整個產業鏈擴展轉變,更重要的也是最不可忽視的是礦產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因此,我國礦業發展要進一步提高行業標準及進入門檻,提升產業集中度,進行第三方評估制度,建立誠信體系,堅持技術進步,以滿足對資源需求的變化,如新能源汽車對鋰、銅、鋁、鐵的需求變化等。同時,要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主旋律,新型發展是必由之路,要推動實現礦業與各領域聯合。而且,要意識到就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而言,充分利用是根本,技術密集是方向,礦產資源配置方式要百花齊放。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