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與之相關的話題成為公開場合討論的熱點。
上周舉行的“2016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第十一屆循環經濟論壇”上,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參會者們,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展開討論,一些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痛點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北京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斌說,2014年一季度,全國只銷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二季度也只銷售了幾十輛車,當年整體的推廣難度比較大,但進入2015年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便出現井噴,僅北京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就銷售了20129輛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與國內日益嚴重的環保壓力有關。有觀點認為,汽車尾氣的排放是導致一些地區出現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將能夠減少以汽油為燃料的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的規劃上,北京市走在全國的前列,2016年北京市還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指標高達6萬輛,在北京實施機動車搖號政策后,不需要受到搖號政策限制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表示,北京市現在擁有的新能源汽車總量4.1萬輛,其中私家車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超過2萬輛,電動出租車達到3300輛。同時,北京市目前投放到社會的充電樁總量2.9萬個,其中有3700個充電樁是出租、物流、公交的專用充電樁,1.8萬個是私人充電樁,公共領域充電樁有5500個,在全國處在領先位置。
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到快速發展,僅僅經歷了短短三年。2014年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元年,開始面向廣大消費者進行銷售。何斌透露,到了2015年后,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人越來越多,汽車企業也推出了很多活動吸引用戶,但由于政策環境、消費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老百姓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不一樣,還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
江淮汽車北京商務中心總監劉椿榕建議,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對于國家戰略和行業的規劃,需要全面系統地從國家層面、整個產業生態圈發展的整體趨勢上,進行綜合、全面、系統的考量;對于電動車關鍵技術的研發,電池、電控、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建議主要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同時與國際知名企業開展合作,以提高相關核心零部件的技術。
中國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晚,雖然前景看好,但由于相關的配套措施還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也是導致一些消費者猶豫的重要原因。
劉椿榕說,目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痛點中,比較明顯的是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安全性、充電的便捷性。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續航里程不斷提升,這些問題有可能解決,但目前電動車基本上還是作為短途的代步工具。消費者的另一個痛點是充電樁,在充電樁的建設上,北京在全國的示范帶頭作用很強,基礎設施做得非常好,但如果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增長,還需要不斷完善。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性和充電樁等配套實施的不完善性,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與充電樁密切相關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電池,由于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企業數量眾多,接口標準并不統一,相關的行業標準還存在缺失,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影響到充電樁大范圍普及的重要因素。
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在乘用車市場,隨著各項配套措施以及相關技術的完善,一些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已經將目標轉向商用車領域。與此同時,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提升,一些新能源汽車單次充電后,行駛的里程數將超過400公里、甚至500公里,新能源汽車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松下電器為一些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充電電池,松下電器北京研究所技術戰略所所長趙桂志表示,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各個車企也非常踴躍地推出新的車型,而從補貼到號牌政策和行駛的特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實施的補貼政策,在全世界都位居前列。
未來要發揮好政策的引導作用,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形成合力,以破解目前存在的痛點問題,比如電池的接口標準問題,可以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實現,而在充電樁的建設上,可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