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制造企業頻繁倒閉 “世界加工廠”將全面告急?

時間:2016-05-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中國自然能源消耗、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趨勢不可逆轉,制造業生產成本上升,中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喪失。更重要的是,中國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回歸制造業,發展中國家加速追趕的雙重壓力,其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全面告急。

隨著阿迪、耐克的工廠遷離,中國制造業所面臨的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當前,中國制造業整面臨著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和產能嚴重過剩兩重困境,制造業泡沫的迅速膨脹已成為中國經濟的軟肋。

隨著中國自然能源消耗、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趨勢不可逆轉,制造業生產成本上升,中國制造業低成本優勢正在喪失。更重要的是,中國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回歸制造業,發展中國家加速追趕的雙重壓力,其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全面告急。

長期以來,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與引進外資戰略密不可分,外資利用中國廉價的生產要素讓中國步入全球化的行列,使得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加工廠”。正如此,中國自己變成了與美國、日本媲美的制造業大國。

最突出的表現在于,中國突然成了世界最大的鋼鐵、相機、玩具、體育用品、鞋、衣服、紡織品、電視、手機、筆——只要你想得到的東西——的生產者。最新高端制造業現狀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高端制造業行業發展現狀與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然而,在金融危機發生幾年后,由于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復蘇以及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國家制造業的崛起,中國制造業與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已發生明顯變化。例如,隨著許多企業的倒閉,一度繁榮的制造中心——廣東東莞市制造業正處于破產的邊緣,令當地政府嚴重資金短缺。

在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制造業者僅僅兩年之后,面臨著未來幾十年“去工業化”的前景,而中國幾乎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這一趨勢。美國智庫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15年,在美國銷售的商品中,美國本土制造的產品將可能領先于中國。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導致中國制造優勢喪失的根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中國不斷提高的生產成本

在侵蝕中國的競爭優勢地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勞動力,這也正是最初外國企業為何要到中國來的原因。勞動力總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國制造業的突出比較優勢,隨著人口結構變化,這一優勢在不斷流失。

據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負責人介紹,2011年底,海關總署對1856家出口企業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企業高達80.4%。有外資機構的研究報告,目前,中國紡織品制造企業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188歐元至3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31.8至2444.37元),而孟加拉國只有80歐元(約合人民幣651.8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歐元(約合人民幣977.74元),如此來看,中國的平均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的2至3倍以上。

缺乏全球公認的品牌

與美國、日本和歐洲制造業相比,中國制造業仍在科技、質量控制、管理、專業技術以及其他高端制造業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來,缺乏核心技術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籠罩在“中國制造”命運上的魔咒。

改革開放后,通用、卡特彼勒、耐克、大眾、豐田等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了中國,但中國仍無法替代的是這些品牌持有者的“腦袋”。這個“腦袋”,對于工業產品來講,最起碼包括兩種東西:一是技術,二是品牌。十多年來,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堪稱世界“廉價”工廠的“帝國”,盡管擁有大量資源和人力,但中國仍缺乏全球公認的品牌。

人民幣升值因素

例如,人們原來10億美元能從中國買到的商品,人民幣升值后,買相同質量和數量的商品,外商就要多付出幾百萬美元甚至更多才買得到了。并且由于人民幣升值,有的人會借此在國際上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不利的心理效應,即人們或許會不加具體分析地認為,來自中國的產品漲價了,外商也會認為到中國進口產品會賺不到多少錢了,同時也不利于引進外資,造成資本外流。

基于此,中國制造業越來越缺乏競爭力,越來越空心化。由于國內制造業利潤不斷被壓縮,以及產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正在加快外遷的步伐。部分小企業在越南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簡單加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當地市場銷售,另一方面還可以再出口到歐洲、美國,甚至是運回中國。

中國制造業優勢的喪失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當務之急是給中國制造重新定位,這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道必須要邁過的坎。不過,無論企業轉型還是激烈競爭都是痛苦的,都會付出巨大代價。這兩年來中小企業倒閉率上升就是明證。但轉型標志著中國企業素質的提高,競爭可以歷練中國企業的成熟。

來源: 智能制造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