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稍晚。以“七五”科技攻關為契機,特別是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研制、生產和應用,中國機器人產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還處在產業化的發展階段,外資品牌占有絕大部分的市場。目前工業機器人已經初步形成以市場換技術的局面,只是目前合資企業的產量相對較少。總體來看,由于工業機器人行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結合,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處于成長階段,其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與商業模式密不可分。
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在制造領域、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國防軍工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中國雖為制造業大國,但平均每萬人擁有的機器人量僅為36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臺/萬人,并遠低于日韓等機器人市場成熟的國家,未來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預計2020年之前行業年均增速可達20%-30%。
現階段,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92%市場份額是由國外企業占據,其中,發那科、安川、KUKA、ABB四家公司合計占據約57.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主要有新松機器人、廣州數控等國產品牌占據全國8%市場份額。
工業機器人行業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的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這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中游是機器人本體,就是機器人的“身體”,下游是系統集成商,國內企業都集中在這個環節上。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分析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