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借“去產能”之勢構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新業態

時間:2016-05-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唐復平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的發言談了對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的認識,“去產能”過程中提高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的必要性,以及關于我國有效“去產能”途徑的思考。

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唐復平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的發言談了對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的認識,“去產能”過程中提高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的必要性,以及關于我國有效“去產能”途徑的思考。

對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的認識

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背景

2015年,我國粗鋼產量自1981年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中鋼協會員企業全年虧損645.34億元,我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低迷,市場呈現過度競爭狀態,鋼鐵行業“去產能”迫在眉睫。唐復平稱,“去產能”是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鋼鐵業回歸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今年初,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對鋼鐵行業“去產能”進行了具體部署,并明確了目標。

對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的認識

唐復平指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產能嚴重過剩;二是產業集中度過低。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造成鋼鐵行業過度競爭,出現行業亂象。極端地講,如果中國只有一家鋼鐵企業,即使產能嚴重過剩,也可通過自身限產達到保價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壟斷不行,但過度競爭也不行,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本輪的鋼鐵行業結構調整,既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還要解決行業良性發展問題;要解決行業良性發展問題,就必須解決產業集中度過低的問題。所以,單純的“去產能”只是暫時的平衡,只有把“去產能”和兼并重組、合理布局并重實施,即“產能適度、集中度高、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競爭力強”才是鋼鐵行業結構調整的理想目標形態,整個鋼鐵行業才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去產能”過程中提高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的必要性

行業集中度低是我國鋼鐵行業走向惡性競爭的重要原因

唐復平表示,國家一直非常重視鋼鐵行業集中度對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種原因,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不升反降,CR10從2010年的48.6%降到2015年的34.2%,遠低于規劃目標水平,成為導致行業惡性競爭的重要原因。鋼鐵企業集中度低,限產保價能力嚴重缺乏。企業自律差,打價格戰,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行業陷入惡性競爭狀態。

提高行業集中度是世界鋼鐵行業“去產能”、調結構的歷史經驗總結

唐復平稱,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鋼鐵行業“去產能”、調結構的調整期都持續了幾十年,通過調整,行業完成了轉型升級,實現了產品結構升級,新工藝和節能環保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競爭力大大增強,粗鋼產量也維持在相對合理水平??v觀發達國家鋼鐵工業調整的手段,主要是在政府引導下大規模的并購顯著提高了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并購后,大的企業集團整合了生產技術、產品技術和研發能力,關停、改造集團內老舊設備,合理調整產業和市場布局,實現了資源的合理配置,生產優化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在市場低迷期,行業自律能力強。“去產能”過程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完備的產業進入、退出政策和環保政策為產業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撐。日本建立了完整的產業政策體系,并且得到了有效執行,這對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去產能”過程中提高產業集中度是鋼鐵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唐復平表示,通過市場化競爭淘汰產能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是有效的,但其潛力是有限的,適度競爭和可協調的發展狀態是各國鋼鐵行業的相對理想產業形態,所以適當的產業集中度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必然形式。這種格局可以實現良好的行業自律,行業的長久健康發展。目前中國鋼鐵工業正處于調整期,由于前期規模的過度擴張,企業過于分散,集中度過低,在供大于求的時候過度競爭充分顯現,整個行業陷入困境。從這個層面來講,在“去產能”過程中加快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是中國鋼鐵行業實現良性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若“去產能”后產業集中度仍然低下,即使“去產能”的效果階段性顯現,一旦行業復蘇,產能仍然會迅速大規模無控制釋放,則新的一輪產能競爭又將重新開始,產能過剩問題可能還會再次凸顯。

關于我國有效“去產能”途徑的思考

去產能途徑分析

唐復平指出,單純的“去產能”是治標,在“去產能”同時提高產業集中度才能標本兼治,在“去產能”中重組,在重組中“去產能”。中央提出的“兼并重組改造一批、強化管理提升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原則非常正確,應該堅持在這一原則下的三個“去產能”途徑。

第一是依法依規清理淘汰一批。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特別是不能讓已經淘汰的企業改頭換面死灰復燃,這項工作做到實處,“去產能”一定會取得明顯和實質性成效。

第二是企業轉型升級主動退出一批。這是企業根據所處市場環境和自身條件做出的轉型轉產戰略性選擇,主動退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

第三是通過兼并重組改造優化退出一批。根據目標市場需求調整自身結構,削減不合理產能,是“去產能”過程中的重要工作,這既可以提高產業集中度,又可以有效化解產能,實現企業與市場的良好銜接,是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的有效途徑。

“去產能”應關注的問題

唐復平提醒在“去產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化解過剩產能要堅持兩手一起抓,即依法依規清理和政策引導主動退出一起抓。

二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不能走“平均化”路子。國發6號文件明確指出,“去產能”要堅持突出重點、整體部署、重點突破。因此,“去產能”工作不能搞“平均化”,“去產能”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我國鋼鐵行業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若“平均化”的“去產能”,不但可能進一步降低產業集中度,而且可能會削弱優勢企業的競爭力。

三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應該走“集團化”去產能。我國鋼鐵行業重組的經驗證明,只有企業發揮市場化兼并重組的主體作用,政府給予統籌規劃和相關政策支持,才能實現重組的目的。“集團化”兼并重組可實現跨區域、跨所有制調整。因此,國家可通過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全國鋼鐵產業布局,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并按目標要求監督檢查。通過“集團化”重組,在有效“去產能”和控制產量的同時實現結構調整、布局優化,這樣做產能化解總成本低,產能化解速度相對較快,調節供需平衡能力強,對區域經濟穩定支撐作用強。

四是杜絕淘汰企業的死灰復燃。先期停產、破產企業的競爭力差,屬應淘汰的落后產能,原則上不應再實施破產重組,在剝離相關負擔后再重啟,會加重加劇行業的過剩狀態和競爭格局。所以,要十分關注應淘汰的鋼鐵企業以各種形式重新啟動的可能性,杜絕這類企業的死灰復燃。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