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莞媒體報道,東莞作為制造業大市,深圳中普勞務派遣公司東莞分公司從東莞市委了解到,企業對技術改造的需求越發強烈。從去年開始,東莞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
目前,東莞已經聚集機器人相關企業200多家,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17%,企業用工減少6.8%。
東莞副市長賀宇在東莞市政協常委會議上說,通過對智能手機、機器人產業的扶持,東莞計劃十年內打造運動控制與高端裝備、工業與服務機器人和高端消費產品等三大企業群,讓機器人產業逐步形成規模和影響力。
廠花or廠妹:我的青春一去不復還,歲月是一把殺豬刀
近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減少、中國制造亟待向中國智造邁進的大背景下,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系列政策描繪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路線圖: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將較“十二五”末新增4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26萬臺,保有量達到180萬臺,較“十二五”末增加140萬臺。多個權威機構預測,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
廠長or廠嫂:買一臺機器人2年可收回人工成本,借錢也要換
“以噴漆機器手臂來說,一個機器臂能抵4個工人,購買一臺機器臂,使用兩年就能抵回人工成本。”在為市內大型車企、電梯等工業企業提供機器人自動化智能技術的瑞松科技工程師趙曉璐舉例說,一臺噴漆機器臂裸機售價15萬元,配搭周邊配件后總售價一共需要30萬元左右。
一臺噴漆機器臂能節省4名噴漆技工的人力,當前一名噴漆技工的市場勞動工資是年薪7萬元左右,4名技工一年就需要28萬元的人力成本。
也就是說,企業花一年的人力成本,就能換來一臺機器人智能設備,一臺機器人智能設備一般壽命在10萬個小時,相當于10年時間,每年的維護費也只是1萬元左右。這樣算來,企業花一年的人力成本購置機器人,就能換來10年左右的生產力,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再加上機器人不會“喊累”、不會“休息”、不會“曠工”,生產可以三班倒,而且機器人的精度比人工更加高,技術和效果也更高,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進度和需要,按時按量做出生產。
機器人進村,哪些人將被無情碾壓?
機器從高度操作化的工作開始入侵。牛津大學提供的數據:
1.農民(被取代的概率是98%)
2.快餐店加工員(86%)
3.服裝銷售(80%)
4.超市工作人員76%5.
5.開大卡車的人(82%)
6.操作農用機械的人(96%)
7.電子產品生產線員工(94%)
8.低技術含量實驗室工作(99%)
9.信貸員(98%)
10.前臺接待員和信息類人員,導購(96%)
11.法律助理和初級律師(94%)
12.零售行業導購員(92%)
13.出租車司機、專職司機(89%)
14.保安(84%)
15.廚師、快餐業者(81%)
16.酒吧服務生(77%)
17.快遞員(90%)
18.保險人員(90%)
19.獄警(80%)
20.士兵(82%)
21.家政保潔(93%)
22.收銀員(99%)
23.演員,時裝模特(82%)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