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自主新能源車:堅持符合國情的發展路線

時間:2016-05-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能源汽車網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24.7萬輛,同比增長4.5倍。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而且在201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動汽車市場。

中國目前的潮流是電動車和汽車數字化——比如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網絡化。中國市場在電動汽車、網絡化、數字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方面具有全球領先地位。

但在這一輪汽車顛覆性變革的浪潮中,自主品牌車企的新能源發展整體狀況依然不樂觀。雖然當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以自主品牌為主,但仍然需要警惕合資品牌的入侵。新能源汽車目前是一個政策市,而非完整的市場化。明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大幅度退坡,也就是說,自主品牌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黃金機遇只剩下明年一年。自主品牌的整體技術水平較粗糙,一旦補貼退坡,外資進入,挑戰還是很大的。

2015年8月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爆發行情開始啟動,此后每個月環比增長都在4000輛左右。11月達到新高峰,銷量為24664臺,同比去年11月的7251臺增長2.4倍。目前新能源汽車一個月的銷量,相當于2012年整年銷量的兩倍。

乘用車中純電動汽車是市場的主力,2015年前11個月銷量達到8.5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為5.4萬輛。前11個月新能源乘用車的整體銷量為13.9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品定位一直存在兩條路線:一是特斯拉為代表的高端路線,利用與IT產品相結合的高度,吸引市場關注;二是大部分自主品牌走的低端路線。其中一個邏輯是,風靡山東、河北等城鄉接合部的低速電動車,已經驗證了市場需求很大。

目前來看,在純電動乘用車領域,更容易被中國市場接受的是第二條路線。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純電動車市場的購買者,很大一部分是有行政任務的集團客戶或政府。國家相關部委對地方政府的推廣考核以輛為單位,地方政府購買低價的電動車,更易完成任務。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消費群體,更接近私家車消費,甚至主打第二輛車,市場化程度更高。市場產品結構是以A級車銷售為主,B級車銷量增長較快。

海外品牌也在覬覦中國市場,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已經有特斯拉、豐田的多款混合動力和大眾電動版高爾夫等。很多海外車企在等待的原因是:1。中國對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結束;2。做技術和量產準備;3。市場還需要培育。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在采訪時曾表示,“隨著大眾、通用等車企相繼在華發布新能源戰略,自主品牌應存有危機感,因為無論在技術儲備還是品牌影響力方面,這些合資品牌都占有相當的優勢。

之前外國品牌一直都在觀望中國的新能源市場,而現在隨著國家大方向上的確認,合資車企產品的介入將給自主品牌帶來一定的沖擊。”

對于未來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新能源技術路線,趙福全表示今后一定會是多元化的技術路線,例如小型車更多的采用純電,而一些中大型車則更適合插電式混動。

不要到最后中國花費巨額補貼培育市場,最后被海外品牌輕易奪走。市場開放是必然趨勢,所以只能靠扶持期內,車企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技術研發水平,堅持符合中國市場發展的路線。

更多資訊 ,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