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突破扎根 如何讓“機器人中國”前程遠大

時間:2016-04-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十三五”時期要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4月27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十三五”時期要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突破技術瓶頸方能做大做強

錢塘人

當下中國與當今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上,科技門類的廣泛交叉和深度互融,尤其是以信息、生命、納米、材料、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系統集成式創新,為機器人大步進入生產與生活領域,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通道。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果斷將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納入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領域,定位于《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基干部分。

新世紀以來,中國漸成全球第一制造大國。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普及速度,以及機器人使用量的年均增幅,旋即雙雙創下了世界第一。國內機器人市場成為德、美、日三大機器人巨頭血拼的主要戰場。正因為市場潛力無限,外加中國逆向工程能力世界數一數二,國內機器人產業伴隨國外機器人的規模化輸入,迅速生長并集聚成出一個非常可觀的產業集群。

到2015年,全球每生產20臺機器人,中國制造已占到其中的3.2臺。按今年首季產量預測,到今年底,全球機器人年度產量中,中國有望占據1/4甚至更高。按此數據預測至明年底,就產量而言,中國有望與德、美、日并駕齊驅,成為全球機器人生產四強。

然而,由于市場信息有效采集與發布的殘缺不全,再加上國內產業發展長期存在的一哄而上的文化劣習,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完全談不上成熟度的國內機器人產業,適才經歷了短短四五年時間,就已染上了本不該在此階段就出現的“結構病”。擇其要害,“結構病”的病相有三:重組裝輕自主開發;重產量輕質量,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缺乏核心技術(控制軟件)開發和關鍵零部件(核心硬件)研發;重成品生產疏于技術標準和生產工藝的統一制定。

截至去年底,國內涉足機器人制造的企業已逾800家,除沈陽新松等極個別企業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外,貼牌組裝、處于產業鏈低端是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真實寫照,致使整個產業分布處于小、散、亂的無序競爭狀態。此外,各地已相繼冒出了40余個機器人產業園,園區之間爭搶項目、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皆已到了白熱化程度。如此亂象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糾正,在新一輪機器人全球競爭中,中國固然可憑借大體量的資源投入迅速成為機器人大國,但很可能再次錯失成為機器人制造和應用強國的歷史機緣。

后發優勢——站在前20年海外機器人產業發展成敗得失的肩膀上,如果組織協調得當,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機器人制造與應用的“彎道超車”。要想實現此愿景,在“十三五”時期,國內必須統籌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兩手形成合力,把工作重點和主要資源集中于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上。切忌盲目追求產量,到處上項目攤大餅。

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要想突破,目前最大制約因素是知識產權、著作權和專利權的法制保護尚看不到能夠強力跟進。否則,機器人產學研聯盟就無法真正搭建成型,更別說能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未來五年,對“機器人中國”乃承前啟后之關鍵期。抓住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補上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保護短板,此產業方有可能做大做強。

不能再走扎堆低端的老路

譚浩俊

兩個突破、三大提升,無疑是機器人產業能否在未來“中國制造2025”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的關鍵。其中,占領高端應當是機器人產業發展最為核心的內容。如果不能在高端機器人方面有所突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就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機器人產業對“中國制造2025”的作用,也就很難得到有效發揮。

中國企業往往熱衷于追求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因此,大多不愿從較高層次去研究和鉆研技術,占領高端領域、掌握核心技術,而是扎堆低端領域,最終,不需要其他國家企業的競爭,自己就已經拼殺得死去活來,彼此都生存不下去了。此刻,如果其他國家再采取諸如貿易保護、貿易制裁、價格雙反等方面的手段,中國企業還有什么好日子可過。

機器人產業,毫無疑問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準之一。如果仍然滿足于低端制造、低端競爭,那么,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就不可能快,機器人產業對“中國制造2025”的貢獻也就不可能大。中國經濟要想步入新的發展平臺,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通道,難度也會相當大。因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可能對世界經濟、世界科技產生的沖擊和影響,比前三次工業革命還要大、還要猛。更何況,目前正處于經濟的低谷,智能制造、工業革命對經濟的影響更大,對一個國家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中國在經歷了過去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以后,維持低端制造、勞動力紅利、資源消耗等優勢的條件已經不具備,有些甚至已經成為了競爭過程中的劣勢,如果再不能在高端制造、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等方面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至少要能夠與其他國家勢均力敵,否則,要想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是不大可能的。搞不好,還會倒退。為什么會出現供需矛盾十分尖銳的問題,為什么要對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多數行業都是低端領域扎堆競爭、高端領域無人問津。

也正因為如此,必須從機器人產業開始,就把目光盯得更遠些,把標桿放得更高些,更加注重高端制造、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等方面。首先,必須嚴格按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所提出的兩大突破、三大提升要求,把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高端制造等方面,力爭從起步起,就搶占高端領域,避免在低端領域惡性競爭;其二,要嚴格機器人產業布局規劃,用信貸、稅收、環保、耗能、用地等經濟手段、經濟指標,對機器人企業和項目予以調控和規范,凡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不符合高端制造要求、沒有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優勢的項目,一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從嚴控制;再者,要對創新能力強,對制造業、服務業水平提升有巨大作用的機器人企業,在政策上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和獎勵,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技術研發力度。對具有行業領先作用的企業和產品,要在標準制定、標準引領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傾斜,以提高這些企業的行業競爭力。

總之,機器人產業不能再走扎堆低端的老路,不能再出現國人到日本去狂掃電飯煲、馬桶蓋等方面的現象,而是要把消費留在國內,把用戶留在國內。不僅如此,還要把國外的消費者吸引到我國來。如果這樣,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才算真的具有國際競爭力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