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州統計局發布的一季度數據,在SUV、新能源和節能車的持續增產的帶動下,汽車制造業總產值為921億元,同比增長23.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速29個百分點。同期,汽車制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高達66%。
專家分析指出,汽車產業是廣州第一大支柱產業,在低靡了兩年以后迎來了反彈和增長,所以其增速會直接拉動GDP的增長。但不可否認,從全國來看,汽車是產能過剩行業,希望廣州能在節能車、新能源車等新領域來突破發展。
供需調節實現恢復性增長
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市汽車制造業實現恢復性增長,本季行業總產值921億元,同比增長23.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速29個百分點,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31.8%、23.7%。
針對廣州汽車制造業的行業回暖,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解釋,從需求端來看,“限購”條令的松動刺激了市場需求回升;從供應端來看,廣州最近上了一些行業大項目,例如廣汽菲克的工廠和Jeep自由俠系列投產,以及一些節能車、新能源車型逐漸打開市場。
縱向比對來看,廣州的汽車制造業總產值自去年第二季度起,已經實現止跌,今年首季度延續了去年的增長勢頭,更是出現了爆發性增長。2015年行業產值累計增速7月轉正后穩步提升,全年產值為3776.79億元,同比增長6.0%。
2015年,全市六大整車生產企業汽車產量首破200萬輛,達221萬輛,同比增長11.9%,高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8.6百分點。東風日產公司全年產量首破百萬輛,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產銷繼續保持了近30%的高速增長,新漢蘭達、新奧德賽、新奇駿等換代后銷量增長明顯,雷凌、繽智、GS4等新經濟車型有力地拉動了汽車銷量回升。
爆發性增長也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相關,2015年首季,廣州汽車制造業正在經歷艱難的去庫存階段。去年同期,汽車制造業完成總產值同比下降5.4%,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同比大幅下降97.5個百分點。
統計局介紹,主要是由于企業仍在去庫存階段,增產動力不足,以及出廠均價同比下降,導致產量增長高于產值。
微笑曲線兩端拉動利潤增長
4月16日,廣汽傳祺全新旗艦型轎車GA8正式上市發布,廣州市委常委周亞偉出席會議時表示,汽車產業是廣州的龍頭產業,也是全市經濟穩增長的強大引擎,今后汽車產業將要從“廣州制造”向“廣州創造”、“廣州產品”向“廣州品牌”轉變。
搶先嘗到了“廣州創造”和“廣州品牌”的甜頭,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集團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鏈向高端和高附加值領域的“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形成了以整車制造為中心,涵蓋上游的汽車研發、零部件和下游的汽車商貿服務、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租賃、汽車物流等完整的產業鏈條。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非制造業業務雖然僅占集團業務量的25%,但是利潤貢獻率已達到45%,將來“十三五”期間,非整車制造業的增長率一定超過整車,這就是產業鏈布局的優勢。”
汽車行業專家認為,汽車行業的服務性業務及非整車制造業業務成為行業利潤的突破口。根據今年廣州1-2月的數據來看,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大幅增長49.4%,帶動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1.8億元,增長30.3%。
在行業回暖的同時,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也提到,汽車制造業生產仍屬于恢復性較快增長,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四成企業生產下降。
彭澎認為,廣州的汽車行業發展較快,但從全國來看,汽車產業仍屬產能過剩,希望能廣州能找到一些新的產品、領域來突破發展。同時,汽車鋼材也需要由低端鋼、粗鋼的生產,向高端鋼轉型,還需要持續調整結構。
新能源汽車產業多點開花
目前,廣州不僅在傳統動力汽車布局日臻完善,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依托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也走在全國各地的前列。
據悉,廣州新能源客車年產已達5000輛,新能源轎車年產量已達3萬輛。由于廣州連續6年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工作,截至2015年底,廣州在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公務私人等領域,總共示范運營約1.5萬輛,超額完成2013年向國家承諾的示范運行1萬輛的目標,穩居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第4名。按照現有規劃,廣州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沖擊100萬輛。
“廣汽傳祺在乘用車領域以插電式PHEV、增程式REV、純電動EV等驅動產品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兼顧HEV混合動力類車型。”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古惠南表示,今年廣汽傳祺將推出三款新能源車型,包括GA3SPEHV,GS4EV純電版和PEHV混動車型。到2017年則繼續推出3-4款新能源車型。
按照廣汽集團的十三五規劃,未來5年要打造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形成A0-A級純電動和插電為主、A+-B級插電為主、B-C級插電及混動為主的三大新能源車型平臺和系列產品,掌握電池系統、電機系統、電控系統、機電耦合系統和系統集成五大關鍵核心。
“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加上多年新能源汽車試點,需求量較高。”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表示,為此,按照規劃,北汽廣州分公司3年內將生產新能源汽車10萬輛,并推動分時租賃模式落地增城,同時依靠戰略合作伙伴今年完成6000個充電樁建設。
可以說,從布局上來看,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多點開花之勢。北部花都依托東風日產,東部增城依托廣汽比亞迪、北汽乘用車,南部番禺、南沙則依托廣汽集團,各自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突圍。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