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被認為是高端制造業,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2014年9月,在工信部、財政部的指導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亦稱大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被認為承載了扶持中國企業在集成電路市場上趕超歐美的使命。在大基金巨額投資之下,行業內初步形成以紫光、中芯國際和長電科技為龍頭的國家隊。今年,大基金還將繼續發力,帶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5年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亦稱大基金)完整運作的一年。從大基金設立至今的一年多的實踐工作來看,大基金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效果較為顯著,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今年,大基金在制造領域的投資比例將由去年的45%提升到60%,并將繼續支持集成電路產業龍頭企業的發展。
另外,大基金還將更大力度地支持集成電路制造業和特色集成電路發展,重點推進存儲器項目,并將重點支持特色半導體,主要方向為砷化鎵、氮化鎵,未來還有可能支持碳化硅領域。
投資覆蓋產業鏈主要環節
實現國家戰略和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是大基金總的運營原則,在具體投資方式上主要以直接投資為主,也可通過間接投資支持產業相關方面的發展,包括一些小微的企業。同時,大基金也幫助地方設立的子基金或幫助龍頭企業設立基金,起到放大或撬動的作用。
截至2015年12月底,大基金累計決策投資28個項目,總投資承諾額度達到426億元,實際出資262億元。在集成電路制造、設計、封裝測試、裝備和材料等各環節承諾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45%、38%、11%、3%和3%。
在芯片制造領域,大基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關注先進工藝,大力支持了龍頭企業中芯國際,并加快了其12英寸生產工藝的建設;二是圍繞特色工藝,支持了杭州士蘭微8英寸生產線的建設;三是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集中支持了三安光電的建設。
在設計領域,大基金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包括紫光通訊、中興微電子等,增強了其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競爭優勢,還支持了北斗導航芯片、國產打印機芯片等細分行業優勢企業,同時也投資了部分公開上市場的設計企業,以平衡基金整體收益。
在封測領域,大基金覆蓋了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三大骨干企業,支持其開展跨國并購,提高先進封裝測試水平和產能,引導三家企業發揮比較優勢開展差異化競爭。此外,大基金還支持了裝備領域、材料領域,支持集成電路生態建設領域等。
撬動作用效果明顯
通過大基金的投資,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上述企業所取得的成效。比如,中芯國際28納米已實現量產;展訊科技首次進入了全球十大設計行列;長凌科技通過收購新加坡企業,躍居全球封測第四。
據統計,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大基金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蘇等聚集區的投資占比達80%。同時,大基金還總共投資了10個區域(省市),武漢將成為今年大基金的重點支持對象。
大基金的撬動作用效果也比較明顯:一方面,大基金跟相關的計劃、資源進行聯動,并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共同支持,共同支持的項目占到大基金承諾投資額的68%;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子基金的設立,地方的基金設立已經遠超過1000億元,其中,北京、上海、湖北就分別達到3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
與此同時,大基金帶動的社會融資也超過了1000億元。通過大基金的牽頭所設立的融資公司,也已達到600億元融資的信貸額度。
另外,大基金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引導和撬動作用,京東方、紫光、三安等泛半導體領域的企業也進入到集成電路領域,為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量和動力。
從“面覆蓋”向“點突破”轉變
今年,大基金還將繼續貫徹《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對芯片制造業的投資力度,投資布局從“面覆蓋”向“點突破”轉變,投資工作重心從“注重投資前”向“投前投后并重”轉變。
首先是要抓住存儲器等一些重大項目的布局。中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里1/4是存儲器。這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如果完全依靠海外供應,對產業發展和信息安全,都是很大的制約和挑戰。所以,大基金要把存儲器作為國家戰略進行推動,首先在武漢建立存儲器基地,投資額高達240億美元。
其次要著力支持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并提升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2015年,大基金已經對中芯國際進行了支持,今年也將考慮支持其他大型龍頭制造企業,比如上海華虹等。
第三是要加強投后管理,確保實現階段性投資的預期目標。
第四是進一步推動投融資與產業發展形成合力,探索基金的科學發展。在這方面,產業和資本的有效結合非常重要。
目前,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已初具規模,產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一。以手機為例,去年我國共生產了18.1億部,智能手機達到14億部,增長都是10%左右。在計算機方面,我國去年共生產了3.14億臺,在電視方面,共生產了1.45億臺,其中有8.4億臺是智能電視。
與此同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包括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等市場也正在蓬勃發展。另外,新技術和新材料也值得關注,例如碳納米管、石墨稀等新材料都將不斷向前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并購方面數量還不夠,去年約為五六十億美元,而全世界是1000多億美元,所以還要加緊這方面的努力,希望業界關注國際合作,包括國際并購。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