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十三五前三年 廣東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時間:2016-04-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4月8日,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南方日報聯合舉辦座談會,主題就是:廣東新常態下資本有機構成變動趨勢———“機器代人”對廣東經濟發展及轉型升級的影響。

上月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對決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的大戰引發的討論與思考至今仍未止息,在廣東,智能制造中最受關注的焦點就是“機器代人”了。

4月8日,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南方日報聯合舉辦座談會,主題就是:廣東新常態下資本有機構成變動趨勢———“機器代人”對廣東經濟發展及轉型升級的影響。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李魯云在現場發布了重磅“機器代人”調研報告。該報告是根據廣東省省長朱小丹點題要求,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在10多個省直部門和高校支持下調研珠三角多市后出爐。

報告預測,“十三五”前三年,廣東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建議分步實施“機器代人”,沿著從機器代人工、自動換機械、成套換單臺、智能換數字的四個階段循序推進。

現場座談會上“機器代人”領域大咖云集,既有機器人龍頭企業老總直指業內發展癥結,又有研究專家學者分析發展趨勢,還有政府部門負責人透露新政策。

現場大咖就“機器代人”會給就業帶來巨大沖擊嗎,對企業生產效率發揮多大作用,在國際壟斷企業的擠壓下廣東的企業能否找到生存發展空間等眾多熱點問題一一展開了討論。

焦點1

“機器代人”提高多少效率?

電子信息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約14倍

“大朗一家毛織廠,以前工人織一片毛衣要花40-60分鐘。現在他們‘機器代人’,10分鐘就能織一片,效率是原來的6倍。現在一個人能看10臺設備。”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張國軍分享來自基層的真實案例。這家小工廠用“機器代人”后,8個工人就能帶來400萬元的年產值。

這一家工廠是一個典型案例。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巡視員李魯云在發布課題組報告時介紹,以東莞66%的制造企業實施的505個“機器代人”項目來看,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4.9%,產品合格率從89.3%提高至96.6%,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2.5%。其中,電子信息工業實施“機器代人”后增加值達800多億元,增速比全市工業行業平均水平高8.1個百分點,每條生產線從24人減少到2人,勞動生產率提升了13.67倍,合格率提升了5個百分點。

廣東省人社廳就業局副局長周玉光還介紹,分別有99.2%和82.5%的企業“機器代人”之后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這是企業進行“機器代人”的主要目的。

不過,“機器代人”需要大量資金。中小企業貸款難,買不起設備,而且存在設備開工不足,一年有閑置幾個月的情況。張國軍介紹,研究院正在謀劃提供更多的租賃設備服務,解決他們買不起以及個別月份閑置的問題。

焦點2

“機器代人”如何改變就業?

在先進技術領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根據調研,解決招工難、化解較高的勞動成本促使企業開展了“機器代人”。廣東省人社廳就業局副局長周玉光介紹,“機器代人”替代作用明顯,據統計,每臺機器人設備平均可以代替6.5名工人,對于大部分企業能節約人工成本10%-30%。

佛山市經信局副局長張慶云介紹,機器人的運用起到了控制成本的作用,據計算,一個普通產業工人平均一個月3500元成本,引進機器人后,一個機器人平均可以代替8個產業工人,一年可以為企業節約30萬元的人力成本。

“機器替代重復勞動明顯,減少低端勞動用工,數據顯示,開展‘機器代人’的企業用工結構也有所變化,普工減少19.3%,技工增加16.9%。”周玉光也強調,這也表明我省技工缺口將進一步凸顯,隨著“機器代人”步伐加快,部分崗位將加快淘汰,技工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需求明顯增加,企業管理以傳統管人為主轉變為管機器為主。

“機器代人”會不會帶來失業?社會上有一些人對“機器代人”對就業的影響產生疑慮,座談會中有專家專門對此進行回應。中國(廣州)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程德斌認為,制造業智能化對產業工人的需求不會發生明顯變化。以德國的數據為例,德國總人口從199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8000萬左右,并且逐年小幅下降,1995年以來,失業率先升后降,2005年以后失業率逐年下降,從中可以看出,德國智能制造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并沒有導致德國總體就業情況的惡化。參照德國,可見制造業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跨越,對產業工人的需求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在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領域,它反而會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

焦點3

“機器代人”行業趨勢如何?

未來中國機器人應用很大增量在廣東

“到2015年年底,廣東工業機器人重點企業159家,93%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包括本體制造、數控系統、零部件研發制造、系統集成和維修等方面。同年底,我省工業機器人保有量4.14萬臺,其中2015年廣東生產的機器人總共是7500臺。”

在座談會中,廣東省經信委技術創新與質量處調研員李新星分享了一手數據。在機器人應用上,根據2015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為166.4萬臺,當年新增26.4萬臺。國內2015年全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21.97萬臺,占全球13%,當年新增7.28萬臺,占新增27%。未來幾年,中國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將占非常重要的份額。

從廣東數據來看,2015年廣東機器人保有量4.14萬臺,占全國18.8%,占全球2.49%。當年新增1.82萬臺,占全國四分之一,全球6.9%。“數據可見,未來全球機器人應用市場主要增量在中國,在中國很大一部分增量在廣東。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李新星說。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調研報告也支持這一觀點。報告指出,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其中廣東占全國1/3的市場份額。廣東省將有更多企業進行“機器代人”。預計2017年末,全省5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改,約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將實現“機器代人”。“十三五”前三年廣東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省經信委預測,到2020年末,廣東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30萬臺以上,比2015年至少增加25萬臺,繼續保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3以上。機器人密度將達到100臺/萬人以上。未來5年廣州機器人保有量將達到10萬臺。

焦點4

如何與國際四大企業競爭?

差異化,引導市場,避免產能過剩

目前,世界市場上工業機器人制造供應商主要來自歐洲和日本,瑞士ABB、德國庫卡(KUKA)、日本發那克(Fanuc)、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等四大企業占據了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的63%。省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報告坦言這種壟斷地位導致了我國我省目前所占的機器人市場份額微不足道。

廣東省機器人產業也面臨一些短板。廣東省經信委技術創新與質量處調研員李新星提到,一是缺乏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二是高端技術人才目前難以滿足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三是缺乏龍頭骨干企業帶動,行業處于弱而散的狀態,企業和行業競爭力不強;四是產業鏈不是很完善,上下游配合不是很緊密,整機和系統集成聯系也比較少。

不過來自企業一線老總對市場也有不同看法。廣州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認為,以該企業為例,“我們要差異化發展,國際上有名‘四大家族’做機械臂,那是‘手’,而我們做‘腳’,即移動機器人。機械手單機作業,而移動機器人需要協同作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跟不上的話沒法實現。所以在國外早期沒有發展起來。”

廣州市科創委高新處處長陳烯認為,“市場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的養成是需要引導的,以深圳一家企業為例,目前該企業占據全世界60%-70%消費性無人機市場,引領了一個產業的市場。供給側一旦能夠提供高端產品,對消費會有大的推動。”

不過陳烯也提醒,高端制造等新的技術在擴大有效供給和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一擁而上、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在日前剛剛公布的第一批廣東省機器人骨干(培育)企業名單中,15家機器人骨干企業中有5家來自廣東,各自強項,各有所長。”

“機器人行業收款周期比較長,而我們的行業壞賬率非常小,希望銀行授信額度和速度能夠提高。”廣州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表示,設備要經過預付、到貨、驗收等流程,回款甚至要一年以上,隨著訂單迅速增長,企業在流動資金方面有很大的壓力。“嘉騰原預計今年要接到超過2億元訂單,但是我們第一季度已經超過1.5億元,由于確認收益的速度很慢,加上機器人企業體量不大,現金流很吃緊。”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