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黨的重要使命。扶貧的關鍵不是輸血,而是幫助造血。要實現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的轉變,在這一點上,光伏扶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戶建立光伏發電系統后,可為其提供周期長達25年以上的穩定收入來源,實現“輸血”到“造血”的轉換,更為重要的是,光伏發電作為最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但是光伏扶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
1、資金的構成與如何落實?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的貧困戶,基本生活都沒有保障,更沒有余錢拿來買光伏設備;而如果資金全部由國家、地方補貼的話,又無法有效調動貧困戶未來運維的積極性,未來的長期、穩定收益很難得到落實。
2、光伏扶貧項目的電量是否能被全額消納?光伏扶貧項目肯定是落在貧困的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的電網肯定相對薄弱,幾乎沒有工業負荷。同時,農村的主要用電負荷應該是居民用電和農業用電;貧困地區的居民用電負荷應主要集中在早晨天亮前和晚上日落后,農業用電應該是間歇性、不穩定的。因此,扶貧目標地區的用電負荷曲線應該是與光伏的出力曲線不匹配的。
3、光伏系統的質量如果得到保證?光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村地區屋頂結構非常復雜,如何讓系統安裝商設計最優方案,選用質量最可靠的產品,做牢固的施工,實現25年的穩定收益。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