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高危行業機器人發展的幾點建議

時間:2016-03-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我國高危行業意指存在較大風險,危險系數較高的行業,在國家大力倡導扶持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大環境下,發展“機器換人”可以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使我國的安全生產健康發展。

在北京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習近平主席指出: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我國高危行業意指存在較大風險,危險系數較高的行業,在國家大力倡導扶持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大環境下,發展“機器換人”可以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使我國的安全生產健康發展。

一、高危行業對機器人需求迫切

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全國安全生產事故中高危行業所占比重較大。據2016年1月16日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共發生38起重特大事故,死亡和失蹤人數較以往均有所增加。近十年來所發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多集中在礦山、道路交通、煙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業。這些行業一旦發生事故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

勞動力市場供給減少,人口紅利逐年降低,部分高危行業面臨勞動力短缺。中國社科院于2015年12月發布的2016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15年各季度勞動力供給均有所減少,這是繼2012年我國勞動力市場呈現拐點以后,勞動供給連續四年出現下滑態勢。根據預估,2030年后我國將呈現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同時,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人口紅利優勢趨于終結。因此,受全國性用工短缺的影響,勞動力對工作行業的可選擇性有所提高,高危行業可能面臨招工難現象。以建筑行業為例,2014年江蘇省內就有87.6%的建筑工地出現了用工短缺。在這種背景下,使用機器人員工恰好可以填補這個缺口。

“機器換人”完成高危工作,同時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強企業對職業病危害的防治,建議將工傷保險的覆蓋范圍擴大,確保所有員工享有工傷保險和補貼。另外,國家四部委公布的2015年版《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將原先133種危害因素增至454種,企業面對越發嚴格的職業病防治規范,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加以貫徹執行,以確保職工的安全。

“機器換人”,一方面既可以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又可以有效避免潛在的危險有可能帶來的惡果;另一方面,應用機器人員工可以為企業在發展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擴大企業競爭實力。

二、我國高危行業機器人發展存在阻礙

技術人才短缺減緩工業機器人在高危行業投入應用。據預測,工業機器人的裝機量將在2020年達到100萬臺,而一臺機器人通常需要3至5名集成應用和相關操作維護的技術人才,全國工業機器人相關人才缺口已達上百萬。高危行業,由于作業環境復雜,突發狀況無法預測,對機器人的操作要求更高,不僅需要工程師或技師對機器人高效的中樞把控,更要了解行業相關知識。目前此類緊缺人才的高額薪酬增加了機器人在高危行業中的應用成本,使得很多企業對機器換人望而卻步。

機器人制造的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掌握,阻礙成本降低,使得高危行業內的中小型企業無力投資。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晚于歐美及日本等發達國家,因此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及頂層架構設計依然被這些國家控制。目前基本技術已經可以滿足我國市場需求,但僅限于滿足機械性的服務,而在整體成本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的控制器、數控系統、減速機和伺服電機需要依賴進口,僅減速機一項就占總成本的35%左右。關鍵零部件的缺失導致國內企業在產業鏈的擴展上大幅受限,無法避免高價的進口成本,只能將接近成品的模塊進行組裝。因此,對于處于高危行業中的大部分中小型企業來說,即使機器換人可以從長遠上節約成本,但購入機器人同時意味著需要添置配套設備和引入相關技術人才,他們的資金鏈在短期內也無法承擔。

高危行業缺乏行政手段,強制規定危險工作必須實現機器換人。機器人產業發展較早的德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臺一項“改善勞動條件計劃”的政策,國家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規定一些屬于危險、有毒有害的工作崗位必須由機器人替代普通員工。在我國,國家安監總局在2015年大力推廣重點高危行業提升自動化水平,但并沒有出臺明確的行政措施,強制高危行業中的特定崗位必須實現機器換人。高危行業中的中小型企業,即使在國家政策的倡導下,由于缺少相應的資金和人才支持,短期內也很難在危險作業崗位上推廣工業機器人。

三、推進高危行業機器換人的幾點建議

一是鼓勵培養高危行業內機器人應用的專門人才,提升高危行業員工操作能力。高危行業要求機器人應用人員必須具備行業知識,因此政府可設立專項經費,鼓勵和支持企業挑選在崗員工進行相關操作培訓。高危行業如礦山從業人員在自身具備實操經驗的前提下,通過培訓掌握機器人操作及維護的工作,能幫助企業在機器人危險作業的應用中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二是加大研發力度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一方面我國應控制機器人產業為實現產能目標而出現的低水平建設,將重點放在國產技術及專利的研制攻關。支持高校重點發展機械、人工智能、傳感器、控制、網絡及通訊等學科,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發展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從下游軟件設計突破,為高危行業提供定制方案。

三是鼓勵高危行業內的中小企業整合資源,構建聯盟協同創新。高危行業中的建筑行業、化工行業、冶金礦產等行業中小企業居多,這些企業憑借一己之力投資機器人技術易造成資金鏈斷裂。應出臺政策鼓勵高危行業中同類型的中小企業構建聯盟創新模式,通過資源共享從而擁有更多資本研發先進機器人技術。

四是通過行政法規約束企業在危險作業中實現機器換人。一方面,我國政府應借鑒德國先例,制定行政法規強制一些危險崗位實現機器換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通過出臺財稅優惠政策,加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速度,增加企業投資機器人技術的可支配資金。同時提供人才支持,組成專家小組對企業進行技術應用指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