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機器人企業新松公司近日在沈陽宣布,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復合型機器人已開始批量生產,3個多月時間銷售40余臺,市場前景廣闊。新松此次推出的“手腳并用”復合型機器人,與國際領先機器人廠商推出類似產品的時間幾乎同步,在精度、速度等指標上不相上下。
目前,新松的產品線已包括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五大類80余種機器人產品,形成完整產業價值鏈。
在傳統行業表現低迷的大環境下,不少中國機器人企業逆勢收獲了創新紅利。新松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該公司實現主營業收入35.2億元,利潤達到6.3億元,兩者均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去年5月,中國公布旨在打造制造強國的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支撐。”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說。
在安徽蕪湖市鳩江經濟開發區,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十余臺造型各異的機械臂,正在防護欄內按照程序自行運行。生產線旁,工作人員只需手持操控手柄,就能對機械臂進行調試。
“這個機械臂應用于汽車制造行業缸體缸蓋操作過程中的一個工位,以前同樣的數控機床至少需要兩人操控,使用機械臂后加上一個行走軸,能服務四臺機床,節省8個人力。”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埃夫特副總經理曾輝告訴記者,目前加上在研的10款,該公司共有25種機器人,隨著制造業升級,這些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已從最早的汽車行業,滲透到3C、家電、五金、紡織、食品包裝、娛樂等各領域,公司也與300多家企業展開了合作。
當前,機器人產業已成為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突破口。
曲道奎分析說,“機器人至少在兩個方面對中國制造提供了幫助:應對人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提高制造業質量和精度。這些能夠助力中國制造擺脫周邊國家低成本和發達國家高技術的雙重擠壓,打開新的上升通道。”曲道奎說。
在政策引導、工業支持、市場熱捧的推動下,目前中國各地已有數十個機器人產業園,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中國2014年僅工業機器人銷量已達到5.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1/4。中國機器人的消費市場、需求體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說。
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7%,而中國的銷量增長卻達到54%。
中國工信部專家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年需求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約80萬臺。
未來,面向家庭和個人的服務機器人或將成為中國下一個爆發式增長的市場。
2015年“雙十一”,以掃地機器人聞名的中國企業科沃斯全網銷售10萬多臺家庭服務機器人,銷售額達3億多元,進入網上家電銷售前十名。中國自平衡車市場的發展也在加速,2014年市場銷售額約10億元,已有Ninebot-ROBOT、風行者等系列自主品牌。
此外,中國市場還流行著咖啡機器人、火鍋機器人、刀削面機器人、養老機器人、銀行機器人等。在智能生活領域,中國人緊跟世界步伐。
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已形成涵蓋硬、軟件的全產業鏈,但仍有發展瓶頸。業內專家表示,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導致中國機器人企業生產成本壓力較大,也使產品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
中國工信部裝備司處長王建宇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要實現機器人關鍵部件和高端產品應用的突破。中國將加大研發投入,集中突破重點產品,加緊研制下一代機器人。
業內人士表示,在傳統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追趕難度較大。而在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研發方面,大家目前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這無疑給中國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