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電時代,電力需求放緩,電力企業面臨巨大壓力。1月2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受電力需求增長放緩、新能源裝機比重不斷提高等因素影響,2014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286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是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平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指標的降低代表電力需求增速正在放緩。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比上年回落3.8個百分點。中國將面臨電力過剩的局面。
3月4日,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江蘇南京召開了2015年營銷工作會議。其公司副總經理寇偉說,2015年是電力需求下滑較為突出的一年,是發電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的一年,公司系統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電力產業發展新常態,迎接發電競爭空前激烈等新挑戰。裝機排名第二的發電企業國電集團早先也作出類似判斷。國電董事長喬保平在2014年年中工作會議上說,當前市場形勢變化錯綜復雜,完成全年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很多,受經濟下行、結構調整、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電力市場總體偏弱,比如第一產業用電同比下降4.6%,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同比僅增長4.6%,2014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僅增長5.3%。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今年兩會上稱,本世紀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從14.6億噸標煤增長到42.6億噸標煤,年均增長7.9%,比上世紀最后20年的年均增速高出3.4個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也將逐步換擋,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將降至3.4%左右,到2030年可能降至2.3%左右。
電力過剩時期,發電企業打起了“搶發電量”攻堅戰。華能國際稱,該公司在面臨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幅不大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引導電廠搶電量、控煤價,較好完成了2014年上半年各項經營計劃。大唐發電公司一位高層曾多次在會議中強調,一定要狠抓搶發電量工作,把搶發電量作為生產經營工作中矢志不渝的目標和重點。山東一家大型火力發電廠負責人說,發電量是考核電廠運營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幾年集團公司又投資建設了兩座發電機組,如果不能滿負荷運轉甚至關停機組的話,電廠將面臨巨大損失。
發電企業過去幾年持續投資,導致電力產能過剩。目前五大發電集團電力供給能力增幅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增幅約87%,高出用電量增幅17.6個百分點;2014年發電裝機比2010年增加了41.4%,高出用電量增幅近10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發電裝機有望達到19.3億千瓦,比2014年增長約42%,仍將高于同期用電量增幅。
“十二五”期末,“十三五”的規劃季來臨。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稱,“十三五”能源規劃前期基礎工作已在進行中,并計劃于2015年1月起草,2016年上報。根據會議上披露的信息來看,擬規劃的“十三五”電力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億和1億千瓦以上;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3000萬千瓦。
有業內人士稱,上述目標很有可能沒有考慮到經濟減速、電力供需矛盾緩解的新常態。比如在“十二五”開年的2011年,據中電聯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情況,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偏緊,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缺電比較嚴重,全國共有24個省級電網相繼缺電,最大電力缺口超過3000萬千瓦。而今年1-2月的情況是,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這主要受經濟趨緩及氣溫偏暖等因素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回落,工業用電量增速低于全社會平均水平,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回落幅度較大。中電聯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個百分點。
這樣看來,全社會用電量的增幅在“十二五”期間發生較大回落,如果繼續按照之前的經濟增速和電力供需結構來規劃“十三五”電力投資,就會使得電力產能出現過剩,發電企業將承載更大的轉型壓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