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4日是個寒冷的周末,北京的氣溫只有零下十幾度,但在釣魚臺國賓館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會場,氣氛格外火爆。此次論壇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協辦。中國工業報社作為論壇的重點合作媒體,也以所屬的中國工業報、中國工業新聞網、報社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組成的傳媒矩陣,對連續兩天大咖云集的盛會進行了實時滾動報道。
論壇上,來自官產學研的各方專家,圍繞大會主題——“構建競爭?創新?可持續的產業生態”,就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了熱烈而充分的討論。論壇涉及的話題包括:行業新階段的戰略與政策,大變革時代的創新與融合,大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新階段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電動汽車發展的科技創新、行業管理、財政支持、交通、環保等政策,先進企業的戰略與進展,驅動產業發展的新力量,國際經驗與全球合作等。
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成績點贊
剛剛過去的2015年,被業內人士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年!從數據上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0471輛,同比增長3.3倍;累計銷售331092輛,同比增長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4633輛和247482輛,同比分別增長4.2倍和4.5倍。這些數字不僅讓中國首次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的寶座,也讓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占比穩穩突破1%這個拐點。
論壇上,各相關部委負責人及主要車企代表,對201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贊揚。
論壇嘉賓、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表示,2015年,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取得了明顯進步,動力電池與關鍵國產化進程加快,能量密度提升,成本明顯降低,安全性能和工藝技術持續改進。
萬鋼的分析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局部地區出現集中爆發式增長,我國新能源汽車正由市場導入期向快速成長期轉變;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分時共享、O2O等商業模式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他的結論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驅動力,正由政策為主驅動轉向市場和政策共同驅動。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言中也肯定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進步。他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進入了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在發言中介紹,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亞迪排名第一,賣了31898輛!他并且評價說:中國品牌電動車成功已經走向國際。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介紹說,2015年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發揮先發優勢,超前布局、快速推進,實現了純電動乘用車2萬輛的銷售業績,北汽新能源商用車也實現了銷售1600多輛,均位居國內前列。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源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識度的提升和消費網絡的提升。
直面回應“補貼退坡”、“騙補”等問題
此次論壇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不回避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拉動;成熟的、完全競爭的市場格局尚未形成;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整車共性技術開發能力還不強;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儲備不足;整車品質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充電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相適應,充電難問題突出;產品續航里程較低,后續維修保養體系尚不完善,消費者仍然存在較大的使用顧慮;事中、事后監管的管理體系尚有待完善。
除了行業本身存在的技術及基礎設施缺失等問題,與會者也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提出了尖銳意見。
針對目前市場“騙取補貼”的問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說,目前,財政部正在效仿加州模式研究碳積分交易制度,以便在補貼退坡后,確保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斷檔。他強調,要堅決打擊騙補問題,未來將提高政策補貼門檻,突出對技術優勢企業的支持,在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關鍵零部件技術上,大幅度提高標準,使資金向優勢企業傾斜;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建立市場化扶持機制。
樓繼偉表還透露,財政部等4部委已聯合發出通知,將對“騙補”等問題組織專項檢查、嚴肅處理。他說,“對查實的騙補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檢查和處理結果向社會公開。造假騙補的行為,不僅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財經紀律,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我們決不手軟。通過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對各種騙補和尋租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此外,代表們也談到了“地方保護主義”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障礙。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說:“我們的車可以賣到歐洲的每個角落,但是有時候在中國還賣不到每一個省市。”
針對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的無序競爭、投資虛火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發言中提出警示:電動汽車產業化剛剛起步,技術爬坡還有很大空間,決定未來競爭地位的基礎是技術、產品、質量和服務。他認為,企業在滿足不斷增長市場需求的同時,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精益求精、確保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切不可曇花一現。
互聯網大咖高調鼓吹重塑汽車新概念
當汽車與手機一樣利用云端信息為人們提供服務,那么汽車的定義與存在方式將是又一種改變或者說是顛覆。在此次論壇上,阿里巴巴、百度、樂視多家互聯網企業紛紛高調宣布,已經將服務目標瞄準了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行業,并強力推廣互聯網思維造車理念。
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丁磊發出呼喚:互聯網造車時代來了!他在發言中說,互聯網時代也帶來了未來交通出行方式的改變:即未來出行方式是一個更節能、環保、高效、愉悅的過程,未來交通工具和外界互通互聯。對此,丁磊自信地表示,樂視具有這樣的能力。據介紹,樂視在2014年年底推出了See計劃,公司將圍繞打造電動車,來打造整個汽車互聯網時代的生態。
由騰訊、易車創始人李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的蔚來汽車,也在此次論壇上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說,移動互聯網與汽車融合,將重新創造汽車用戶的體驗,移動互聯網對汽車的改變剛剛開始,電動車天生有利于移動互聯。
在眾多互聯網大咖們看來,互聯網的加入將引領汽車行業進入無人駕駛的全新時代!
百度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發表預判,提出無人駕駛車三年將能夠商業化,五年內將能夠普及。王勁指出,無人駕駛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因此百度將做自己汽車的大腦!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透露,清華大學正在對智能汽車產業化進行探索,他認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可以很好推進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這將解決電動車節能、智能和充電等問題。
當然,也不是所有互聯網企業都想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邱昌恒就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再去做一輛車,這個世界上不缺一個車廠!我們希望在地圖、音樂、支付等方面去支持合作伙伴,讓合作伙伴造出更好的車。”
此外,邱昌恒認為互聯網可以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他指出,車廠現在都是先投資研發后,再從客戶身上獲得利潤,但這個模式在互聯網方面有所不同:用互聯網思維造車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來做整車技術的設計,出發點是如何與互聯網架構所融合。
在十幾年中國開發新能源汽車的艱難過程中,互聯網的進入又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商機。那么未來汽車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也許像智能手機的出現一樣出現智能汽車?這就是此次論壇帶給業內的無限想象和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