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8年上半年棉紡行業走勢低迷,成交清淡,紡織企業叫苦連天,企盼著國家能出臺政策拯救市場。
2008年已經過去一半時間,回顧上半年棉紡行業的情況,總讓人不免搖頭感嘆:日子越來越難過,究竟希望在何方?
一、行情回顧
1、紗線市場低迷依舊,市場信心不足
2008年上半年棉紡行業走勢低迷,成交清淡,紡織企業叫苦連天,企盼著國家能出臺政策拯救市場。自去年年底以來紗線市場就呈現不斷下滑局面,市場成交也一天不如一天。相對來說,純棉紗市場稍能保持穩定,市場變化不大,成交情況也還差強人意;滌綸紗也能勉強度日,市場盡管起起伏伏,但總還算平穩;但人棉紗市場就叫人比較傷心了,在上游粘膠短纖不斷走低的情況下,人棉紗市場價格也處于跌跌不休的狀態,成交情況更差。
6月份紗線市場整體行情依然低迷不振,市場熱情不高,下游織廠開工情況不太樂觀,多有些下降,如紹蕭地區織機開機約為60-65%左右了。紗類品種中全棉紗市場相對活躍,價格穩中略有小幅上揚。受到進口棉滑準稅的下調、新疆棉運費補貼、國家銀根收緊等利空的影響,電子撮合、鄭棉期貨市場也以振蕩態勢為主,使現貨市場氣氛也受到牽制。中高檔普梳21s、32s、40s紗表現較為活躍,特別是全棉32S,截止到6月30日,盛澤全棉紗32S市場報價漲到19400元/噸,較上月末上漲近200元/噸;錢清純棉32S也較上月有200元/噸的漲幅,市場報價漲至19600元/噸左右;21s高配紗主流價19000-19500元/噸左右。但市場整體銷售依然比較冷清,常規品種勉強能走貨,主要是內銷針織用紗的需求;而高支紗則相對比較難銷,由于外貿訂單不多,外貿景氣指數下降到968.38點,較5月份下跌了16.64%,高支紗的銷售情況也受到影響。
純滌紗市場受上游原料的波動也有所好轉。上半月,滌綸短纖受到上游聚酯原料以及原油價格的不斷沖高,出現回暖,江浙地區1.4D滌短價格由月初的11150元/噸上漲到12000-12200元/噸。受原料價格的上漲,純滌紗的生產成本也有所上升,紗廠價格也出現上漲,盛澤市場純滌紗50S由月初的16300元/噸上漲到16800元/噸;純滌紗32S的價格指數也由月初的14200元/噸上漲到14850元/噸,漲幅在500元/噸;32S大廠主流價15000元/噸,32s中化纖主流為13000—13200元/噸,50S主流價17000元/噸左右。下半月滌綸短纖市場出現100-150元/噸的回調,受次影響,滌紗也開始表現出弱勢。截止到6月26日,盛澤市場純滌紗45s價格為15800元/噸左右。市場銷售方面,純滌紗銷售依然沒有太大起色,下游需求不大,面對純滌紗市場的起伏表現有點漠不關心,而紗廠出貨心理又有所上升,加重市場的悲觀氣氛。
人棉紗市場跌勢依舊,但跌幅已明顯減緩。在粘膠短纖的頻頻下跌以及下游市場虛弱,市場價格不斷下跌的情況下,人棉紗市場也難獨撐,市場價格也頻頻下調。人棉紗30S市場主流價格也由月初的20300元/噸跌至月底的19000元/噸,跌幅超過千元;人棉紗30S價格指數也處于不斷下跌狀態,幾乎每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價格指數一月累計跌幅達到1650元/噸。然而目前人棉紗以及粘膠短纖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盈利空間越來越小,廠家的降價空間已無多大,另外價格降至今日市場銷量也并沒有提升多少,低迷狀態依舊。
2、面料銷售略有下降,價格走勢平穩
6月份是熱銷季節轉向淡季的時候,市場客流量下降,加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雨天的影響,成交也開始逐漸減少。本月中國輕紡城長短纖布的成交量也出現下降,日成交最低量只有402萬米,較去年6月份的最低成交量還少61萬米,其中人棉布的成交量也呈直線下降。
分產品來看,薄型服裝類棉布依然維持銷量,大訂單較少,補足性訂單不斷,如32s×32s,68×68“活性印花府綢”,60s×60s、90×88軋染“巴厘紗”,40s×40s、133×72軋染“府綢”等。一些適宜制作襯衫府綢類的全棉坯布也稍有動銷;全棉帆布近來市場成交量有所上升,而市場成交價仍然維持平穩;全棉牛仔布市場銷售依然不溫不火局面。上半年春夏品種的銷售已經基本接近尾聲,而下半年的銷售主體尚未形成,目前一些創新面料在市場上表現還較為活躍。盡管秋冬中厚型主流棉布成交略有增加,但價格方面依然維持穩定,市場在淡中更顯淡。人造棉坯布因時節關系銷量減少,價格走勢仍顯疲軟,例如,規格63‘ 20*20 60*60,價格由上周的5.76元/米,跌至目前的5.75元/米。從中國坯布價格指數看,本月除了人棉坯布30S×30S 68×68 63"價格指數不斷下跌外其他品種均保持平穩,牛仔布10S×10S 72×40 59"/60"靛藍的價格指數還略有回調。
6月份坯布類總景氣指數為1552.35點,較上月略有小幅回升,上漲5.47%,其中混紡纖維坯布因部分代表品種相比上月成交有所增加,景氣指數明顯攀升;天然纖維坯布類部分代表品種成交亦有小幅增量,景氣指數小幅回升;但化學纖維坯布部分代表品種銷量小幅銳減,景氣指數小幅下滑,相對制約了坯布類總景氣指數的回升幅度。服裝面料類總景氣指數為1040.76點,較上月略有小幅下滑,下跌4.08%;其中麻粘面料、滌錦面料、滌棉面料、純麻面料、錦棉面料、滌毛面料、純棉面料、滌綸面料成交較上月有所下降,拖累服裝面料類景氣指數;但粘毛面料、粘膠面料、滌粘面料、滌氨面料因成交較上月略有增加而使景氣指數略有上升,因此服裝面料類的景氣指數下跌幅度才沒有那么大。
二、生產銷售情況
1、生產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5月份我國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棉紡行業本月的生產量也較上月繼續有所增加。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紡紗189.54萬噸,再次刷新歷史最高幾率,較4月份增加8.05萬噸。其中棉紗共生產153.5萬噸,,環比增長5.13%,同比增幅更達24.23%;當月混紡紗產量為22.01萬噸,與上月基本持平;純化纖紗共生產14.03萬噸,環比略有2.92%的增加,但同比增幅高達15.48%。分省市看,山東省依然是我國各類紗線最大的生產地,本月共生產各類紗線57.17萬噸,其中棉紗53.24萬噸;而江蘇、河南和浙江紗產量分別位居全國各省市的第二、三、四位。從全國范圍來看,本月各省紡紗產量均較上月保持小幅增加,僅有少數省市紡紗產量略低于上月水平,但跌幅都不大。而與去年同期相比而言,大部分省市的紡紗產量都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的紡紗產量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
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共生產各類布匹48.18億米,較上月增加2.12億米,環比增加4.16%;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同比增幅達13.08%。其中棉布共生產24.64億米,環比增加5.6%,同比也增加3.8%;生產各類棉混紡交織布產量為7.19億米,環比減少3.29%;但仍較去年同期有3.56%的增加;生產各類純化纖布16.35億米,環比增加6.95%;同比增長37.58%。分省市看,山東、江浙依然也是最大的布匹生產地。
2、銷售情況
1-5月,紡織行業完成工業產值5784億元,同比增長25.6%,實現產品銷售收人5404.78億元,同比增長26.34%;銷售收入比總產值增幅高出0.74個百分點;產銷率96.47%,基本與去年同期的96.38%持平。棉紡織品的出口繼續有所增加,但增幅明顯回落。據海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5月我國共進口棉紗7.56萬噸,較上月的7.98萬噸減少0.42萬噸,環比下降5.26%。較去年同期進口量減少1.54萬噸,同比下降16.92%;1-5月我國累計出口各類棉紗25.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5%。5月份出口各類棉布5.30億米,較上月下降12.34%,同比增長7.77%。根據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發布的6月份外貿景氣指數來看,6月份我國外貿景氣指數為968.38點,較上月下跌16.64%,其中棉及其混紡面料、化纖長絲面料、化學短纖面料、刺繡品和浸、涂、包覆紡織物出口景氣指數明顯下滑。
影響本月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一、國際原油價格繼續高漲,推升我國紡織原料價格上漲,紡企生產成本增加,但由于我國紡織產品檔次較低,自主創新產品較少,在國際上議價能力不強,而曾經的成本優勢也在逐漸消失。我國的外貿企業怕訂單流失而不敢提價。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以及國際貿易摩擦都增加了紡織產品的出口成本,企業利潤及其微薄,部分外貿企業減少了出口訂單。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紡織品的采購量也大大縮減。美國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市場,但由于次貸危機,美國經濟不景氣,采購商訂單明顯減少,我國對美出口下降。而其他大的貿易伙伴中也有一半的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有明顯放緩,全球大買家紛紛減少采購量,控制風險,國際市場紡織品需求呈明顯萎縮走勢。
國內市場銷售也開始逐漸縮量,隨著氣溫的逐日攀升,夏季薄型面料現貨成交量也逐漸收縮,秋冬面料銷售時間尚早,也還未形成規模,夏日常規淡季已即將來臨。從中國柯橋指數來看,6月份坯布類產品景氣指數小幅回升,但服裝面料類就出現了小幅下滑。分產品來看,混紡纖維坯布、天然纖維坯布的成交都較上月略有小幅增加,但化纖坯布卻較上月有所下降;服裝面料中僅有含粘面料和滌氨面料的成交略有增加。整體來看,6月份進入市場淡旺交際時期,市場成交情況較前期略有下降。
3、生產效益
1-5月,紡織行業共有27998家企業,其中有7010家企業虧損,虧損面達25.03%,比去年同期高出0.1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為167.61億元,同比增長25.09%,比2003年的增幅47.11%低22.0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1-5月除毛紡織和化纖外,棉紡織、麻紡織、絲絹、制成品、針織、服裝利潤同比增幅均高于一季度。其中:麻紡、制成品、針織同比增幅達到42.54%、34.7%、42.93%。從3-5月單月數據比較看,總產值、銷售收入環比增長,但利潤環比呈下降趨勢。4月紡織工業實現利潤39.55億元,環比增長7.2%,5月份當月利潤39.47億元環比下降了0.19%。
三、后市展望
在十七大上溫家寶總理曾說過這么一句話:“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而前幾日筆者也聽到某高層人士說:“下半年的形勢可能比上半年的形勢更難”。確實在全球經濟普遍下滑,越南金融危機而國際原油價格卻不斷創出新高的影響下,各國的紡織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中國紡織行業除了面臨上述困難外,還包括人民幣升值,國內各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外部貿易環境越來越艱難等。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的運行情況似乎證明了上面的兩句話,行業里出現“100米布不如一條手帕值錢”。
6月27日下午,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總裁俱樂部成立儀式暨首次會員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23家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企業的30多名決策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會上討論內容涉及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棉花滑準稅率、對紡織企業的金融服務、對先進紡機設備的免關稅和增值稅政策、紡織行業作為加工貿易限制類行業的政策、紡織產業升級的長效機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多方面。近日也有消息稱最高層決策部門已通過紡織服裝出口退稅回調的政策,并將“待機出臺”,其中紡織品將從11%回調至13%,服裝從11%回調至15%。對于這一消息,紡織企業普遍都表示歡迎和期待,因為出口退稅回調一個點,就意味著企業的利潤降增加一個點,這是實實在在的,或許出口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口量會有增加,將會減輕國內市場的銷售壓力。
以后國家是否還會在出臺政策救市目前還不敢說,但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兩年來不少紡織企業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倒閉關門或者停產的增多,這勢必會使失業率增加,一旦失業人口過多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因此盡管國家有決心要加大紡織行業的調控力度,使其能盡快完成產業升級,也不會對行業逼的太緊,適當的調整也是讓企業能更好的完成產業升級的任務。不管國家會出臺多少救市政策,筆者認為都不是長期性的,產業升級,加速行業整合,提高產品檔次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這個目標是不能變的。而企業也需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國家救市,自己也要自救,爭取盡快完成升級,這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也能從容面對。
進入三季度,紡織行業也進入市場銷售淡季,春夏薄型面料銷售逐漸減少,而秋冬面料還未有大批量的需求,市場處于春夏與秋冬的交替。上半年原本該是旺季的時候,我國紡織品的銷售情況并不好,呈現旺季不旺的情況,那么在淡季的時候市場會有多好也就可想而知了。但也不排除出現反常現象,不過筆者認為反常出現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是因為目前國外市場受經濟下滑的影響需求不會太大,加上國內成本增幅較大,企業出口價格難免不提高,而許多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不大,競爭力不強,出口價格一旦大幅提高就會使部分國際采購商將訂單轉移到如印度等的其他國家;二是國內CPI、PPI價格指數依然高企,受紡織宏觀形勢不景氣的制約,國內紡織品的消費能力也有下降。盡管目前有些利好消息,但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不僅僅是紡織行業的,其他行業也一樣,后期市場估計并不會比現在好過多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LED照明位列6大朝陽產業之列
LED照明位列6大朝陽產業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