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 量增過快暗存隱患

時間:2015-12-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2378輛,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28萬輛。從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速度看,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突破30萬輛,奪得世界新能源汽車第一市場的桂冠毫無懸念。

近日,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每月的例行通氣會上獲悉,我國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2378輛,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28萬輛。從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速度看,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突破30萬輛,奪得世界新能源汽車第一市場的桂冠毫無懸念。目前,已經有很多省、市地方政府出臺明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預計明年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更加火爆。有業內人士擔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的階段,市場過快增長,可能會導致產品只有數量的增長,但沒有質量的提升,更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還有可能引發社會問題。

各地明確補貼市場繼續放大

2015年尾聲,“十二五”新能源汽車推廣即將結束。早在今年4月份,“十三五”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就已出臺。隨后的幾個月中,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繼出臺自己的配套政策。記者注意到,在“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地方補貼政策已經不再局限于之前的88座試點城市,部分省份將面對全省提供地方補貼。

11月11日,山西省政府官網發布《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2016年1月1日起,對山西省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輛生產企業與產品》公告目錄內且實現終端銷售的電動汽車給予營銷補助,營銷補助標準按同期國家補貼標準1∶1確定。

11月27日,河北省提出在全省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用車范疇,將黨政機關公務車、機要通信車、執法執勤巡邏車、環衛車、郵政車、接送學生校車、城鄉公交車(含農村客運車)、城市物流配送車、出租車等九個方面的新能源汽車納入公共服務領域,九類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比例由1∶0.5提高到1∶1。

另外,如北京、武漢等地,將繼續沿襲按國家標準1∶1給予補貼。遼寧省沈陽市將按地方與中央0.7~0.9∶1比例補助,海南省海口市按國家標準60%給予補貼。縱觀目前已經出臺的各地方新能源補貼政策,基本上都是有增無減,至少保持和2015年持平的狀態。預計在排放法規的壓力和地方補貼的刺激下,2016年各地方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大幅度增長。

產品供不應求量升質難長

“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在重點城市銷量已經形成突破。”全國乘用車聯系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例如在北京市場上,消費者在4S店里的提貨周期普遍在1個月左右。“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已經出現,市場急速擴大可能會使產品魚龍混珠,消費者難以分辨優劣,市場優勝劣汰機制也難以發揮效應。”

崔東樹認為,今年是純電動客車的爆發年,明年或將是私人純電動乘用車的爆發年。相對2015年而言,2016年的國家補貼幾乎沒有變化,“明年年底可能會出現一次放量的過程。因為國內車企多數采用國外企業的動力電池,電池短缺不再是大問題,“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過大,真實的市場需求被掩蓋。”崔東樹說。

中國汽車工程協會電動車分會主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陳全世表示,2016年電動汽車市場的好壞取決于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狀況。但在一些重點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還會出現大幅增長。“之前有傳言說北京明年可能把新能源汽車號牌擴大為9萬張,甚至完全不限牌,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陳全世同時認為,政策利好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持續放大的主要推手,而產量的快速增長并不能掩蓋關鍵技術缺失短板,未來想實現量質齊升還需要企業的不斷創新。

售后市場暗藏更大隱患

目前,純電動汽車的二手車和回收拆解業務還沒有形成市場,但是從電動車試運行以來,包括2014年私人消費市場打開,電動汽車急需二手車和回收拆解業務配套跟上。一些消費者向記者反映,在購買電動汽車一年后,想要置換新車,廠家并沒有相關業務,二手車市場也不回收電動汽車。這讓已有換車意向的消費者只能暫時擱置換車計劃,等待新政策出臺。

除私人市場外,租車公司目前也面臨舊車淘汰的情況,由于電動車置換和回收業務尚未開展,只能暫時擱置相關計劃。對此,陳全世表示,電動汽車市場爆發是近兩年的事情,一些后續政策還沒有出臺,未來會盡快完善。在電動汽車回收拆解方面,陳全世透露,目前已經有企業在聯合做動力電池的拆解業務,拆解技術已經完全掌握,但因為規模較小、成本還比較高,需要資金的扶植。他相信,未來隨著電動汽車的增多,動力電池拆解業務能夠做到自負盈虧。

另外,一位長期從事電動汽車工作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前幾年我國電動汽車的購買者主要集中于企事業單位,以“公對公”的形式居多。車輛出現問題以后,因為是單位車輛,也無人追究。近兩年來,電動汽車主要銷售群體開始轉向私人消費群體,盡管國家要求動力電池質保周期須保證8年或15萬公里,但實際上很多產品都不能達標。如果未來質量出現問題,私人消費者都是真金白銀購買的車輛,絕對會追究到底,屆時可能會對整個產業產生不良影響,應該避免這類情況發生,現在就要未雨綢繆。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